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2012-08-09 20:21:49)
标签:

里格

走婚桥

泸沽湖

摩梭人

猪膘肉

文化

分类: 行走世间

行走攀西03

天赐泸沽湖

    泸沽湖似一位神秘的摩梭女,它带给世界的好奇;泸沽湖似一位绝美的贵妇人,雍容华贵而高贵不阿;泸沽湖是上帝手绘的画卷,高峡平湖各种美集于一身……就是上帝,也会赞叹自己的高超手笔。
    天赐一眼湖泊,不可再生,只待永恒。环绕湖边,举目四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一种水生植物长长的颈植于水底,而洁白的花星星点点漂在混淆是非,点缀其间,分外养眼。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给世外桃源般宁静的湖面,几丝涟漪,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之美,尤其是那色彩艳丽的颜色,荡漾其间,让人从心底发出,天地之间之大美莫过于此之慨叹。
    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朝钟暮鼓,是那样的惹人瞩目……湖的东南南,与草海连接,这里牧草丰盛,牛羊肥美,浅海处茂密的芦苇随风荡漾,蔟蔟的花草迎风招展,平添一种生气,一种景致。

    有着“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畔,居住的纳西族摩梭人因为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夏婚、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与思忆。
    也许正是世间特有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走婚制这一神奇的遗存,给神秘的泸沽湖以更多的神秘与浪漫。了大量南来北往海内外游客,在沿途去往泸沽湖的路上,也是车流如注,人流如注。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上次造访这神秘而神圣的湖泊,是11年前的事了。那种惊世绝伦的美,一直留存于心中,一直期待着再见的时刻。
    那时的泸沽湖,更为原始而清澈,没有电,夜晚寒冷时,只能点蜡烛,燃篝火,猪槽船是那种原始的纯正的船——一根大树,活生生地掏空而成的独木船。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印象很深的还有泸沽湖的建筑——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这些房子都是以木板当瓦,整个建筑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没有一根铁钉,十分结实美观。
    相比今天所见的泸沽湖,11年前应该说只是到了泸沽湖的边缘,看见了一汪湖水而已。摩梭姑娘在湖边挑水做饭……一切都显得神圣而庄严。
    因此,今天再次涉足泸沽湖时,一切都变得十分陌生,一切也显得格外新奇……现代化——占居了泸沽湖的大半个空间。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长长的走婚桥上,商业气息十分浓郁。我从一位摩梭妇女手中接过“5元钱一根的煮玉米”时,调侃问到:“你到走婚桥上走过婚吗?”她哈哈一笑:“那是专门给你们这些远到而来的游客走的。”我知道了,我们经走婚桥这个“媒介”跟像她那样的摩梭人,进行商业往来。如是看来,走婚桥已经几乎完全退去其身上的文化味,褪变为赤裸裸的“经贸桥”了——桥上既有上了年岁的中老年妇女,也有几岁的小姑娘,她们无一例外地在兜售泸沽湖的特色小产品。也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寻求照相的。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我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人们大多脚步匆匆,很少有停下来讨价还价的。桥上的“经贸生意”不是很好,中午时节,那些在太阳下晒得懒懒的姑娘们,又无一例外地食用着几元钱一袋的凉皮——难怪,摩梭女子的身材都特别苗条。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显然,桥头两边的烧烤生意要好得多,游客们也乐意坐下来享用泸沽湖的烧烤特产。
    商业中国把泸沽湖也变得金钱味十足。11年前,作为记者我到此,没有听说过此桥——11年间,中国摇身巨变,很多人都认不出来了,当然也包括泸沽湖——我也认不出来了。走婚桥——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听说只要来到泸沽湖的游客,都会“到些一走”,看有没有机缘享受一生中特别的艳遇——当然,这只是笑谈。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我和两个摄友淌过呈“S”形的走婚木桥,爬到桥头的高处,俯拍桥的全景,艳阳之下,走婚桥娇艳万分,与远近高低的各种景色连成一片,更与清澈的泸沽湖水浑然一体——画面感很好。这里,还得感谢那些创意走婚桥的创意大师们。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今天的猪槽船已经精致多了,都涂成了鲜艳的黄色、红色等,做工也十分漂亮……但,我仍喜欢当初的笨拙和朴实,虽然颜色也很土,但味道一看就让人难忘……也难怪,旅游发展起来了,“独木船”肯定供不应求。何况,现在有多少人去较真那种原始的“猪槽”呢?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静,无疑是泸沽湖的主旋律。站在湖边,只有山风一阵又一阵。给其中的静添上了最完美的注脚。11年过去了,淡泊名利的泸沽湖依然故我,静若处子,矗立于世间,任凭世间浮华从身边掠过,目不斜视。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似乎,山是山,水是水,天是天,又似乎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天已经空了,都化成了一股歌的溪流,情的浪花。
    此刻,与心爱的人荡一叶“猪槽船”,漂浮在湛蓝湛蓝的湖边上,无须艄公左右。如是,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了。四周都是湛蓝,任猪槽漂流,你可以伸伸懒腰,嬉戏湖水……或静静地凝神着湖水发呆,或揽爱人如怀中享受两人世界的甜美,或甜歌一曲,与周围的景致相和,或大吼一声,惊起湖里的野鸭……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总之,你可以这那一叶小舟上尽情地享乐,享乐属于你的人生……你会感觉自己是最幸福之人,世间之乐,莫过于此。

    无论是黄昏,还是清晨,摩梭女都驾着船,唱着怀念母亲的歌,在湖里穿梭自如,她们把一个湖、一片山水装进了歌的摇蓝梦的港湾。什么样的诱惑都动摇不了她们对母亲湖的深情挚爱。

    虽然极尽商业气息,但泸沽湖本色的美,却一样显示出独有的高贵与脱俗。
    一条条猪槽船随意丢在湖水里,就构成了一幅幅静物写生画。鼗镜皆成景,且味道盎然。
    这里还是驴友们的天下,随处可见一排排停得整齐待租的自行车,青年旅馆也十分方便。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这里的建筑都依山水而建,与山与水和谐相融,浑然天成。这里,同样是适合发呆的地方。

    其实,泸沽湖的宁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世代供居住在此的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渊源于毕喳巫教的达巴教和元初传入的喇嘛教影响着摩梭人的日常生活,更是摩梭人的精神寄托。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对那些我看得懂看不懂的各类寺庙,我都会静心莫拜,因为这无疑都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于是,我双手合十走进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场所喇嘛寺,又特地爬上一个小岛,进入“小洛水•大悲海螺经堂”,经堂里面一位摩梭小伙子正在“值班”。小伙子今年19岁,是佛教学校毕业的。交谈中,他自称“这儿没有主持”,“很热爱现在的工作”。
    湖岛上的白塔在万绿丛中,凝然不动。从他高原泛红的脸上,我读出了什么是幸福与和谐。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
    里格岛无疑是泸沽湖人气指数最高的岛,川流不息的车辆都会在柏油路边停下来,将镜头俯视,聚焦岛上的一切。因为这儿是唯一与大陆相联的岛,与里格村的旅游一条街,绵延数公里,一直到柏油路边,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人们不断拍照,不断感叹,真的漂亮。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酥理玛酒和猪膘肉是这里留传已久的美食。我不胜酒力,对猪膘肉却情有独钟,每餐都会点上一份,那味道,那醇香,那色泽,都会让你过嘴不忘。今天正宗的摩梭人餐馆里,都会把猪膘肉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几块叠加在一起,就像几头猪重叠睡在一起,十分壮观。这是泸沽湖的特产。猪膘肉是将猪宰杀后用独特的工艺,整猪腌制而成。

    其制作方法是将整个除猪头骨以外的骨格全部剔除,内抹各种调料,然后缝合,压成琵琶状,冬季腌制,制成后可放数年不腐,久者还可药用。猪膘肉因加工独特,香料丰富,吃起来油而不腻,味道可口,名不虚传。

    一湖连两省。沿湖全是上好的柏油路,粗看上去,竞争也可谓条理有绪。可以说,在一些恶性竞争的地区,泸沽湖的开发可成为国内不同行政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案例。但需说明一点的是,无论从标识、服务等,云南境内的泸沽湖还是相对成熟一些。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晚上住在云南境内泸沽湖边最大的码头,旅馆名叫摩梭人家,虽然很“家常”,但清洁卫生、餐馆服务,都基本上让人满意。要知道,这个“基本”,在中国的很多著名景区,也是不易做到的。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很高兴地看到,作为可持续增长的无烟工业,泸沽湖已经进入其青春期时代——叫好又叫座。

    11年过去了,对泸沽湖的感觉依然那么良好,我在心里甚至期待下一次的到来……期待着静静坐在窄窄的猪槽船上,一直荡漾在蓝天碧水间……
行走攀西03:天赐泸沽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