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散记(7)
一个图佤女人带给我的震撼
准确地说,这次慕名去喀纳斯,最为兴奋之处还不在喀纳斯,而是幸遇了图佤人。
住在喀纳斯湖外那片草原的一长排白色房屋里,天不亮就早早起床,为的是赶在太阳刚刚升起时,一览禾木淋浴阳光下的美景。
因为路狭窄而陡峭,大巴车只能慢慢爬行,一会儿上行,一会儿又下滑……我只顾满心欣赏满眼的景致,镜头像双眼一样紧紧盯着车窗外的一切……随着不断地按动着快门的声音,早餐的时间不知不觉到了。

达丽亚西•努尔拜在自己的毡房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里都居住着图佤人,帐篷、矮屋、牛羊圈……构成了他们生活元素的全部。
达丽亚西•努尔拜女士也是一位图佤人,是我在去禾木乡的路上,车停靠在半山下一排长长的早点前早餐时,偶然相遇的。这里的行政地名是“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锅底村”,达丽亚西•努尔拜是众多卖早点的图佤人中的一员,看得出来,他们每一天早晨都会这样忙碌着,因为这样的好天气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我们这些千里迢迢的客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走了或我们没有来,他们就没有了任何生意……
一见到我们,他们都很兴奋,忙前忙后,忙里忙外,不顾一切地招呼着客人们。

对于图佤人来说,毡房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的世界是在漫长的冰雪天度过的,所以他们要抓住每一个有偿服务的机会,所以他们每见到一个生人都会欣喜不已……
虽然是夏天,但这里的早晚还是有些凉意,甚至冷。
一长排的摊位都用柴禾加热,那种特制的灶我以前没有见过,简陋的灶具还有高耸的烟囱,很有意思。
为了保温,奶茶装在温水瓶里,直接倒进碗里即可食用。

看着那些好奇的眼睛,老阿妈也上阵经营生意。

看似简陋,但心里却十分温馨——这里的一切应该都是绿色的。
玉米、奶茶、鸡蛋、干果……一应俱全,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油炸的、蒸笼的点心,都早早地摆在长桌上等候客人,也用不着仔细算账,你尽管可以随意取用,待吃够之后结账不迟。一顿丰盛的早餐下来,最多也就10元钱的样子。
我们都大吃起来,有些可口,有些还不习惯,有些要在图佤人的指点之下食用。
大家都吃得无比香甜
一餐早饭也不过十分钟,打仗一样之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放慢了动作。一拔客人用毕,他们又瞄准下一拔客人,那种敬业和热情,真的让人感动。
看得出来,达丽亚西•努尔拜是个见个世面的人,我问达丽亚西•努尔拜到过哪些大城市,她微笑着说哪儿也没有去过,但我想,达丽亚西•努尔拜心目的那种“世面”更多的是从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中体现出来,难怪她的举手投足大方得体,从容自如。浑身都充满单纯而率真的气质,就像这里的山水一样,清澈而明亮,干净而透明。
旁边的羊毛毡房就是达丽亚西•努尔拜的家,毡房的门半开着,经得达丽亚西•努尔拜的同意,我轻脚轻手地走了进去,毡房里图佤风格十足,虽然不大但显得得体,这里就是一个厨房,那些半成品的早点正等待着加工,大红格子的图案之下的炕上,三个孩子正在甜甜地酣睡,那么幸福,那么香甜……

达丽亚西•努尔拜家的三个小宝宝在游牧的毡房里,睡得香甜
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达丽亚西•努尔拜告诉我,家里的男人在禾木乡上打工……她得趁游客到来的大好季节多挣些钱,以免能从容地过冬……
达丽亚西•努尔拜很乐意我给她拍照片,看到我的镜头,她很有经验地做着各种动作,大方而得体。照毕,达丽亚西•努尔拜还提了个条件,要我把拍摄的照片寄给她,我笑着说:“我到时候把你的照片放到我的博客中去,很多人都能看到。”达丽亚西•努尔拜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那样不是所有人都看到我了吗?”她还是提笔留下自己的通讯地址,虽然字迹写得很漫且歪歪扭扭,但还能正确辨认。

与达丽亚西•努尔拜相识不过短短十多分钟,或许以后再也不会相见,但作为图佤人中的一员,已经在我心口烙下了深深地印痕——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地纯洁的民族。
这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地带,山间多是牧场和牛羊,零星可见一些农作物却显得格外稀少……他们还处于游牧阶段。
但我惊奇的发现,简陋的小木屋和毡房帐篷之外,除了依靠的一些摩托车外,还架起了太阳能电池板……最现代的与最原始地相融在一起,这就是广袤中国的现实。

原始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统一。
这里就是我所说的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锅底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