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2010-09-20 13:40:18)
标签:

雪岭

喀纳斯湖

办事大臣

阿尔泰乌梁海

布尔津县

分类: 西域散记

西域散记(5)

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还未到喀纳斯,就看见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它告诉来这里的人,喀纳斯象人间天堂一样,可天堂可望不可及,而喀纳斯却可以到达。而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天堂很远,喀纳斯也很远”。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这句话主要形容喀纳斯湖的遥远,清晨从乌鲁木齐出发,到喀纳斯得坐车13个多小时,好在沿途北疆的风光还有些新奇,途经克拉玛依、魔鬼城……如果遇到过风口,窄窄的国道上,车便像蜗牛一样逆风慢慢前行。虽然同车不少人都进入梦乡,我还是不知疲倦地举起镜头,对着窗外。

新疆一行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闻名遐迩的喀纳斯湖以及那神秘的水怪传说。
    从乌鲁木齐出发时,表哥他们一再强调要带上足够的衣物,以便御寒。我不以为然,老天正是酷夏,有那么夸张吗?又听说当地有专门的大衣可以租用,我更坚定不带过多的累赘了。
    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英明决断,喀纳斯湖来来到往往的游客也都是“短打”,只是早晚有些凉(不是冷)而已。也许这样的忠告比较普遍吧,一位身负一个大包的老头大汗淋淋而愤愤不已:“我真的想甩了,带一大堆毛衣毛裤太麻烦了。”见那个滑稽的样子,我们在一旁都狂笑不已。
    还没有到神秘的喀纳斯湖,就已经被捉弄了一番。也难怪,地处高海拔高寒地区,喀纳斯一般在10月份就差不多要封山。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华灯初放时夜宿布尔津县城,一个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喀纳斯湖的生态,另一个原因,则是向外人展示布尔津,虽然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县城,但短短几年之后,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总体而言,我对这个静怡的小县城感觉还是不错,那里十分低廉的出租车(起价一元,三元钱随便坐全城),十分热情友好纯朴的哈萨克族百姓(你只要有所求,他们就会热情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答复你),还有让人难忘的美食街(那里无数的烧烤摊上,有喀纳斯湖才有的一种长牙齿的红鱼,肉质细嫩,是当地独有的特色,十分好吃)……

喀纳斯来自蒙古语,意即为美丽而神秘。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佼佼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据说这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
    喀纳斯湖仿佛是一块翠玉镶嵌在青山之中,湖水碧绿,在阳光照射下的部分颜色略浅一些,晶莹剔透。白云在天空浮掠而过,投下移动的阴影;光与影对照,湖面好像在变幻着颜色。岸边铺着细细的白沙,微浪轻轻抚拍着水里的青草。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深邃的湖水碧绿碧绿,那是一种叫人不能忘怀的绿色,那是一种叫人心动的绿色,那是一种从未见过骄人有些不知所措的翡翠绿色…….一群群极小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当我们走近,掬起冰凉的湖水时,都成群地向四处散开。一条几十米长的木桥伸入湖中,与喀纳斯湖静默相处……
    久久伫立,细细看去。喀纳斯湖就是一个高原湖泊而已,没有任何的神秘与惊怪。国内这样的高原湖泊多矣。也就是说,这里只是若干万年前一次类似于地震的造山运动后的堰塞湖,因为这里久久不为人所知,经济落后,保护得十分完好,故而让人来此有一种世外桃源般感受。
    相关资料告诉我们,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正因为这轮弯月太弯太长,所以人们把喀纳斯湖分为三道湾,我们一般人只能到达一、二道湾,据说三道湾更深更阔,也是水怪经常出没的理想之地……
    虽然我知道喀纳斯湖水怪更多是一种传说,也知道那传说中的水怪,只不过是一种巨大的鱼所至,但却仍不免期望。水怪传说中的大红鱼的说法是当地人都很认同的。据说这种凶悍的大型掠食性野鱼大的长达十几米,满嘴张着獠牙,甚至连舌头上都张着牙齿,也难怪有许多鱼类和家畜莫名其妙的在湖边失踪,不时有各种动物的尸骨。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在喀纳斯湖边的一家餐馆里,我看到了一条有一人高的“水怪”——大红鱼,一家饭馆的老板亲自将鱼倒抱起来,与鱼对立,照片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据说几年前一位哈萨克族男子在河边发现这条鱼并捞了起来,那家饭馆老板以4000元的价格收藏之,成为饭馆的活广告。

如果说喀纳斯湖显得过于恬静和妩媚的话,那么到达喀纳斯湖之前的喀纳斯河,便显得纷外活跃与动感十足。
    湖的精彩之处并不在湖,而在河——三道弯是其高潮部分。喀纳斯河将喀纳斯湖那醉人的绿,泛化为流动的蓝。回家后翻看地图,我发现,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最吸引人的,要数喀纳斯河间的三个明星级旅游景点了,它们是神仙湾、卧龙湾和月亮湾,从半山腰的公路上俯视,树丛中的那一汪碧水,美丽极了。特别是月亮湾的水面上,还特地由水草组成一对大大的作走动状的“脚印”,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甘心那美丽的景色就那么远远地遛走,索性沿着山间栈道,一步步走向河边,随着脚步慢慢地移动,景色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走近河边,清澈的水面下,鱼翔浅底,枯枝横卧,衬托出一种宁静而致远之美。让人留恋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喀纳斯湖的成名,则要归功于那些成功的策划案例。最吸引人的,就是传说中可能一直不会浮出水面的水怪。
    这样的传说吊起了人们的欲望,心向往之,身前往之,便是喀纳斯湖最大的心愿。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一个极其落后的地区,可以运用最为先进的策划理念来示人,不得不佩服布尔津的营销手段。
    虽然到湖面之前,人们不断提醒要注意安排,谨防水怪伤人。我则不以为然,所以乘船来到这里,凝视着静静的水面,根本不用担心有水怪从水里冲将出来,唯一的感觉只觉得这里很静,遥望远远的雪山,三道湾之外如镜的水面……都是那个静字所折射出的元素。如果一个人静静地呆在这里,肯定会灵感闪现,创作出令自己也吃惊的作品来。我在想,那些水怪的“创意之作”,或许就是在这里呆久了的一些策划大师们的灵感之作吧。


    顺便提一下,这里的旅游景点的包装已经相当成熟,可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以至于沿途的厕所多为“汗厕”,女士们匆匆忙忙地跑下车,却大都裹脚不前,不敢入厕——蹲不下去。
    厕所是文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旅游景区。这些看似不小的小事,如果再不重视,会很影响旅游者的心情和当地旅游形象的。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喀纳斯简介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辖理。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绪三十年(190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民国3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境。民国8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19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区域隶哈巴河县。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是年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早在800年前,喀纳斯的名字就和成吉思汗的名字连在一起,成吉思汗西征路过喀纳斯湖时,被喀纳斯湖的美景所吸引,亲自下马欢捧湖水,仰头痛饮。所以后人都把喀纳斯湖的水称作“王者之水”。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
    可不论喀纳斯怎样的迷人,人们总还是望不了喀纳斯水怪的传说,许多人来此都是期望一睹水怪的真容。可由谁能真的那么幸运能观察到水怪呢,而更重要的问题是着狐狸究竟有否水怪?如果有不同寻常的水生动物,那么又会是什么东西呢?这次来新疆考察特地安排了喀纳斯水怪的观察活动,看看我们是否有幸一睹水怪的尊容。

 西域散记(5)喀纳斯湖: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