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旧都”是“新都”
(2010-01-28 11:02:14)
标签:
旧都密码新都文化 |
分类: 看历史 |
将“旧都”密码嵌入“新都”
注
几年前,因为主编《成都魂》这套关于成都人文的系列丛书,这些年深度认识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也就多了起来,其间写了一些关于成都的文字甚至书籍。抚摸古蜀博大精深的过往,每每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骄傲。就似一眼望不到头的深井,越往深处跋涉,光线越灰暗,而却越是让人着迷。
作为媒体中的一个从业者,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会钻到那个叫做新都的地名所彰显的地方去。这里只不过是成都市众多郊区中的一员,生长在这个物产丰富的川西坝子上,平坦而富裕,安逸而自在,表面上看,似没什么特别之处。
循着历史的管道我们可以发现,新都的“都”可以上溯到27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氏时期,这个时候的新都便是其国都,为古蜀国三大名都(成都、广都、新都)之一。《华阳国志》云:“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人乃城市之精灵。不说别的,就以人为例,新都自是不枉“都”字。就像成都一样,新都历史名人榜同样是由文人所排列的,在一长串的名单之中,我们大略看看这些在历史天空中留存的符号。他们是:汉代教育家任末、杨厚;唐代高僧法进、隐士朱桃椎;宋代贤吏勾涛、梅挚;元代名相张惠;明代政治家杨廷和、大学者杨升庵;清代思想家费密;近现代大学者吴虞;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著名作家艾芜……
如果以这样一种心襟和眼光去看待看似平凡甚至有几分平庸的新都,你的判断和眼光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新都本身就不是那种看一眼就让人兴奋起来的妖艳之“都”。它是成都茶馆里的茶,需要慢慢品,方才现出其悠远的味道来。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新都只属于历史,更不能说新都就只晓得故作深沉任由人们去考证过往的辉煌。中国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天,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她的身上也可谓万千风华,一颦一笑都堪称华丽转身。
如果要真正说到新都的华丽转身,“198”是无法绕过的一个特殊名词。何谓“198”?根据规划,成都中心城区内的198平方公里的非建设用地分布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四周,而它们主要位于三环路之外,外环路以内(包括外环路外侧的500米生态保护带)。按成都市的定位,这里是“翡翠宝地”,既可以搞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绿化带,又可以搞成代表现代文明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区域。
按照媒体的新闻术语,那就是——
我是在“198”的概念诞生半年过后,方来到新都那片属于“198”的土地上的,按照时髦的话说,那真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实力雄劲的北京宝利集团正在打造高尔夫球场,慢步一个大大的乡村工地,我们小心地涉足其间,一排排别墅雏形独具……陪同我的一位三河街道(原来为三河乡)领导直感叹,这一片原来是“鸟飞过都不愿意多停留的地方”,转眼之间却变成最富激情之地了。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富有激情而生动的元素,其实远不止这些,仅以闻名全国的“超女”和“快男”就可见一斑。“超女”摘桂的李宇春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而“快男”中的帅哥张杰也出生在这片土地……
今天看来,“198”在一些人心里可能只是一个概念甚至理念,但在新都已经成为一片产业基地。
1800年前,新都出土的汉代著名说唱俑,就标识了这方土地的主业。今天,新都人也正循着前人的规划,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