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数”是道什么题

(2009-07-03 10:31:33)
标签:

奥数

文化

分类: 深呼吸

“奥数”是道什么题!

  (《成都日报》2009年7月3日《深呼吸周刊》第07期第04版)

  当下,是一个调查无处不在的时代。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人、每天都在参与着调查:食品安全吗?出行顺利否?地球有多平?远方有多远?调查成为行走的记录,调查成为沟通的路径,调查成为反省的方式。
  《深呼吸》周刊“调查”版力求以一种问题意识来重温日常经验,在串连事实碎片的过程中,拂去其表面的遮蔽,探寻其内在的逻辑,不仅仅还原事物表象的“是什么”,而且梳理出事物深层的“为什么”。
 

“奥数”是道什么题

    近几年来,每当升学季节的到来,奥数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深恶痛绝者有之,趋之若鹜者有之,今年,更有人抨击其“祸国殃民”,“远胜黄赌毒”。但骂声之中,奥数依然岿然不动,照“火”不误。个中缘由引发了社会大面积讨论。

  谁在败坏奥数?

  4月,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连续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我为什么反对奥数》。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和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完全违反教育规律。他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

  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不少媒体也顺势跟进。《新京报》据此做了“你认同奥数对少年毒害堪比黄赌毒么”的调查,共有4794人参加,其中认为必须叫停奥数教育的达到67.2%;新华网就此议题所做的调查显示,多达75.76%的网友赞同取消奥赛加分,与高校招生等脱钩。

  虽然杨东平的“黄赌毒”之说反响巨大,但多数人仍认为,奥数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它的被异化。那么,是什么败坏了奥数?

  高考。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公布的2009年保送学生公示名单,今年全国通过5大奥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不下4000人。

  择校。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说,奥数在北京的火爆是1997年以后,因为在1997年之前,北京市小学升初中是统考,所以没奥数什么事。但是1997年以后,北京市开始实行电脑派位,取消了统一考试。于是奥数顺势而火。

  “潜规则”。虽然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升初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小升初实行就近入学,不进行择校,但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入读重点中学,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择校考试内容则非奥数不“成席”。

  利益驱使。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在百度里搜索,各种奥数班的招生广告多达几百万个,在这几百万个广告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据粗略估算,仅在北京市,奥数催生出来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0亿元。奥数热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奥数产业链,在这根链条上,有积极办奥数班的中小学,还有重点中学的老师甚至重点大学的老师以及社会上的奥数培训机构和相关出版机构等。

  平静的成都奥教市场

  家住成都草市街的刘田七今年11岁,小学5年级。学期刚结束,他就在成都一家奥数培训班报了名,从6月26日开始,现在已经上过四次课。记者随即与这家奥校取得联系,电话里,学校有关人员介绍说,目前学校就开了两个班,专门针对小学5年级升6年级的学生。每班三十人,一期十二节课,培训费900元。8月,这两个班结束后,再另外开两个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班。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又联络了另外两家奥数培训班,情况和上面差不多——生员稳定,但并没有北京、广州那种挤破门槛的现象。

  百度一下成都的暑期奥数培训,也远说不上火爆。

  太平小学校长刘小刚对记者介绍,其实,前几年成都的奥数也火过,但随即遭遇降温。2005年1月,成都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小升初”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允许举办学科类竞赛。2005年4月,市直属中学校长和部分民办学校校长在市教育局签订“责任书”,严肃承诺:招生不与华赛、奥赛挂钩。日前,成都中考城区学生加分细则出台,其中,奥数一分不加。

  刘小刚说,在他的学校里,学奥数的同学就占整个学生的5%左右。成都其他的城郊小学,情况也大都如此。他说,成都市教育局明确规定,竞赛成绩不能作为升学择校指标,“这就是一个导向”。刘小刚语气肯定地告诉记者,现在成都的中小学都没有开奥数班,都是社会教育机构在做这件事。

  在今年4月的 “锦江教育论坛”上,锦江区所有学校的200来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名为“也说孩子学奥数”的主题讨论,有一位5年级学生的家长谈到自己孩子学习奥数的痛苦和自己强迫孩子的无奈,当时,附和者有之,但也有不少家长随即指出她的误区。小教中心一位专家说,有时,家长也需要帮助,需要沟通。

  叶媛媛,某高校社会学系研究生,她认为,实际上,现在奥数是在替一些“贪心”的父母背黑锅。她说,有些家长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某种焦虑通过孩子来发泄,比如很多家长就公开说学奥数是替孩子占坑。叶媛媛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错,但不是每个坑位都占得了的,也不是任何利益都可以均沾的。奥数为什么要为家长的贪心买单呢?其实,没有任何政策要求孩子必须学奥数,如果只为加分的话,那么同样花钱,花时间,何不让孩子学点别的,比如游泳,比如跆拳道,没必要搞一刀切,要叫停奥数,让所有的孩子都不学。刘小刚校长也认为,家长自身的价值取向相当重要。

  “疯狂”如何能平息

  是奥数有病还是人有病?现实中大多数奥数的批评者其实也身兼家长的双重身份,在讨伐奥数的同时,我们不妨也讨伐自己。一切的社会活动都由人而起,由人而终,所以,不要忽略我们个体的因素。奥数本身并非有多不堪,其不堪是因其被异化,而这异化,则完全出自社会的合力。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那个口不能言,情无所状的奥数。问责,首先要问自己,当责任是别人的,我们就失去了担当的权利;当责任是集体的,那就已经无责任可言。或许,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历数奥数的“危害”,而是探究这危害何以形成。

  如何才能还原奥数?有不少专家支招,比如青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提出恢复小升初考试,他的立论依据是:“我们在全国的中小学生调查中,70%以上的中小学生要求恢复小升初考试。”他提议,不愿意择校的学生可以不考试,就近入学。想择校的学生那就考试,但考试内容为学过的知识。杨东平则认为,可以通过教师流动,来实现均衡,从而取消择校。

  学生为什么要择校?学校为什么对于学生的择校要考试?说到底,这是现阶段中国教育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若是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就算校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以缩减此地的资源来增补彼处的资源而已,毕竟均衡只能是相对的。其实,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充足,生员在校际间自由选择,自由流动,光是出于心仪某个学校的校风、甚至校训、校服,就可以投奔而去,这不正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