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集结号文化 |
分类: 汶川记事 |
汶川吹响“集结号”
不堪回首“5·12”那个噩耗般的午后,所以连日来我不敢写下关于地震的一个文字。
突然间就来了,地震——这不速之客。汽车莫名颠簸,砖头莫名飞落,死亡那么迅疾、熟悉、那么大,地球那么遥远、陌生、那么小,小到竟无一座城池的立锥之所。
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灾难,事前掩盖得严严实实,没有任何征兆和痕迹。
恍若梦中,对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短信问候,我也不敢轻易提“地震”二字。我怕触及内心那最为敏感的部位。
今天中午特地到“成都老字号”——谭豆花面店,一周时间没去光临了,心里痒痒的。走进要了一碗豆花面,十分健谈的老板娘正在绘声绘色诉说她这几天的时间安排——
“昨天上午我和儿子把做好还没穿的两套西服拿出来捐了”;
“昨天下午我放心不下又去捐了1000元钱”;
“今天下午还得赶去看有没有需要我的,好再做准备”;
“几天来我的店都一直开着,让那些没法煮饭的人们用餐”;
“我跟服务人员说了,没带钱的一律免费吃”……
老板娘姓李,人们在吃着面时都望着她,听她的讲述。
李老板娘只不过是成都的普通一员。成都的“李老板娘”还有很多,是大灾把那些“草根们”紧紧的捆在一起。
两天两夜过去了,我们的泪腺显得特别发达,常常都是泪眼朦胧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促使我不得不提起笔来,录下来献给历史。
在我的眼里,出租车司机们自发地结队前往灾区接送被困的灾民;如织的献血者冒着雨水伸出臂膀……成都的大街小巷,四处可见“向灾区人民捐赠”的活动。“110”,“119”,“120”……各种刺耳的声音不间断地充塞着我的耳膜。是那个寂寂无名的汶川发出的“集结号”,我们都集结在一起,我们便众志成城。
2008年的“5·12”,我的白衣天使般的护士们,我要你们关注我的成都、我的汶川,我要你们把地球搬上手术台,为它刮毒、割瘤,排放邪恶和隐灾;我要你们在下午两点二十八分以前完成这一切;护土们,我要你们让时空倒转,要你们谅解一个诗人的梦呓、荒诞和盐浸的诘难,我要你们必须,也只能这样过节!我的挚友、诗人凸凹狮吼般的呐喊,让大地也微微震颤。
连日来的余震使人们患上了“地震综合症”,坐在屋子里,走在路上,都会觉得大地又在晃动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停下来。我也是如此,疲惫不堪也睡不下,恍惚之间就会莫名一惊——“不好,又在动了”。其实那只是大脑意识下的动。房屋全都安然无恙。
就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一阵刺耳的警报声过后,我侧身望望窗外,此时,一长串印着“云南支持四川震灾救扶车”的“120救护车”呼啸而过,只见大街两旁的所有车辆都迅速地停了下来,瞬间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人们站在那里,为这特殊向着汶川的方向飞驰而去的车队行注目礼。
“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此时,我方悟出这首熟悉歌声所赋予的全部意义。
汶川吹响“集结号”,我们都是汶川人。
2008年05月15日13:35于成都第N次余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