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经记(3)信守我们与上帝的“契约”

(2007-05-15 21:15:09)
 
信守我们与上帝的“契约”
 
读经记(3)信守我们与上帝的“契约”
仰天遥望,那片“契约”的天空让我们神往

    愿主拿凭据给我,自己为我作保。在你以外谁肯与我击掌呢?
    ——《旧约·约伯记》(17:3)

    1
    对《圣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部〔注:这是基督教的说法,犹太教只以“旧约”为《圣经》〕。一个“约”字,几乎诠释了《圣经》的全部。如果说《圣经》都是神的话语的记载的话,那么《圣经》里所描述的,就是神与人的“契约”。
    关于这个“约”的最原始状态,《旧约:创世记》(17:3-7)记载得详尽而清晰——
  亚伯兰俯伏在地,神又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注:即众人之父)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
    以色列的人自称为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基督徒也自谓从亚伯拉罕而出。在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眼里,这个“约”,乃是生命之基。

    2

    耶和华要求以色列人历尽流浪、异族压迫之苦,最后等待救世主的到来,到时候,所有的人都必将得到救赎。而如果轻易毁约,就要将以色列人在“万民中剪除”。以色列人深信:“我们的存在,就是履行与神签订的契约。”契约就是人存在的理由,没有与上天的契约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
    以色列人是最讲究契约的民族,如果没有契约也就没有了以色列人,这样的结果与《圣经》有着极大的关系。《圣经》上详细记载了耶和华和以色列之间的契约关系,耶和华曾对犹太人说:“你必在我面前做完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以色列人成为了上帝的选民,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也就形成了,即以色列人要做完美的人,听从上帝的安排,并信奉他作为世间惟一至高无上的神。
    对于神和人而言,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论是上帝还是以色列人都不能违背契约。
    传说,由于以色列人后来违反了契约,上帝十分生气,于是就发洪水惩罚他们。等洪水退了,上帝就降下彩虹作为这次契约的见证,而以色列人也要遵守这个契约,以色列人出生的第八天就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做“割礼”(即将男子的包皮割去),作为上帝和犹太人之间的契约证明。
    与其说上帝是与以色列人立约的神,不如说以色列人的神就是“约定”本身。要是承认契约也是一种“图腾”性质的东西的话,那么上帝授于摩西的“十诫”和其后的各种契约就真的成了以色列人的图腾。这种对“契约”的崇拜在以色列人亡国流散之后,反而更加强烈了。

    3
    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是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和精神动力。《圣经·旧约》中古希伯来民族、以色列人对于契约的尊重传统,对契约的遵守被看作非常神圣的行为。
    古希伯来民族本身是由许多游牧部落拼凑而成的混杂部族,他们最初属于诸王雇佣和组织的作战人员,同“地的主人”一般都有一种主仆关系。至今还有希伯来人与主人立约自愿为仆、主人在世期间契约始终有效的私人信件文物。最初的历史使古希伯来民族在其他民族尚茹毛饮血的时代便产生了契约意识。
    在希伯来人定居迦南之前,这个地方已经是集散贸易之地,商人和商队川流不息地从这里经过。在希伯来人去埃及之前,活动于沙漠与迦南之间的希伯来部落已进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参与到贩运香料和乳香的商队中。在这期间,商业“合同”这种形式的“契约”,在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的观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定居迦南之后一直到犹太王国灭亡,以色列人又始终处于异族不断冲突、不断结盟的动态过程中。这种盟约的重要性甚于商业合约,但稳定性次于商业合约,这又加深了以色列人对“契约”的认识。

     4
    《辛德勒的名单》里有这样至为感人的一幕:为报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犹太工人在他逃亡的前夜,拨掉牙齿,用他包牙的金子打造了一枚戒指,上刻“救一人就等于救全世界”。
此话出自《塔木德》——犹太人的第二圣经。
    《塔木德》是2000多名犹太学者在1000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写成的,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部律法书,而是一部自己研究和探索的书,每一个犹太人的研究都是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犹太人立下这样的规定,5岁起学习《圣经》,15岁时学习《塔木德》,它被视犹太民族的智慧基因库。
    如果必须要有两句话来概括《塔木德》的内容的话,应该是“钱是对神的礼物”和“犹太人是与上帝签订契约的民族”。
    与我们祖先的欲盖弥彰和半遮半掩相比,《塔木德》关于金钱的教导直接而明白:不要隐瞒对财富的崇拜,不要放弃对财富的追求。因此,犹太人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而犹太人创造财富的终极之道,在概括《塔木德》的第二句话方可找到终极答案。犹太人没有国家和政府,是以契约来生存的,因为维持他们生命的,就只有契约。
    犹太人在经商中最注重“契约”。在全世界商界中,犹太商人的重信守约是有口皆碑的。犹太人一经签订契约,不论发生什么问题,决不毁约。
    犹太人认为“契约”是上帝的约定,他们说:“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也和神所定的契约相同,绝不可以毁约。”既然“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那么每一次订立契约就意味着指天发誓、绝不反悔。若毁约,就是亵渎了上帝的神圣。
    犹太人由于普遍重信守约,相互之间做生意时经常连合同也不需要。口头的允诺也有足够的约束力,因为“神听得见”。
    多少年以后,严格遵守《圣经》原文的犹太人,对契约的虔敬令人惊叹。

    5
    透过以色列,我们再来看看美国。1620年,由一批清教徒建立了美国普利茅斯殖民地。这些清教徒是英国清教中的激进派,他们因不满英国国教的奢侈腐败而移居荷兰,原希望借助荷兰的宽容气氛来保持他们的宗教信仰,但很快发现那里也不适合他们。在得知弗吉尼亚公司开发北美后,这批清教徒便与弗吉尼亚公司协商,希望在后者所拥有的领地上建立一个宗教殖民地。弗吉尼亚公司同意了清教徒的要求,准许他们建立一个“特殊的殖民地”,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继圣诞节后第一天,102 名清教徒移民在今天的普利茅斯附近上岸,在登岸之前船上的41名男乘客签署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The Mayflower Compact)。公约宣布——
    以上帝的名义。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此于主后l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6
    《五月花号公约》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契约性文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五月花号公约是第一份宪法,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说明开拓北美洲始于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一个社会里的公民可以自由结合并同意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益的法律来管理自己。这个闻名世界的公约也说明了清教徒对协议、契约的重视。
    他们认为,人们要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活和工作,首先就必须立约。人应该和上天,和自己彼此之间立约。借着立约,人把自己紧紧地和上天的旨意连接起来,也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合作、相爱和信任。契约,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尊重个体权利的文化,它与那种“人对人像狼一样”的丛林法则和盼望圣人明君的人治传统恰恰相反,它符合人性,因而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
    清教徒的经商史,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契约的签订和履行的历史。清教徒在美国之所以创业成功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一旦签订了契约就一定执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与风险也要自己承担。
    同时他们深信: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因为我们和上帝签订了契约。如果不履行契约,就意味着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就会给人带来灾难,因为上帝会惩罚他们。既然“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那么每一次订立契约就意味着指天发誓、绝不反悔。若毁约,就是亵渎了上帝的神圣。
    就是今天的美国,一些风光无限的跨国公司CEO们一年一度宣誓时极其虔诚而严肃,他们一手按着《圣经》,一手举过额头,没有人会怀疑他们会偷税漏税,因为上帝的那双眼睛一刻也不停地盯着。他们都知道。

    7
    契约的目的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信任有助于人们消减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
    不管这些形形色色的契约在性质、内容或形式上有何不同,只要是契约,就可以使杂乱无序、变化莫测的世界得以有序化,使人们可以根据所订立的契约而有计划地行动,也就可以在预见到行为结果的基础上,做出行为。而这些可预见性的前提,就是以文字形式签订的契约。换言之,社会的秩序、人的行为的结果是因为书写成文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处于世界东方的我们,可以说才刚刚踏入“契约社会”的门坎。静下心来想一想,3000年前的《旧约》就已经有了“约”的诞生和信守,从道德、伦理甚至信念上,我们是不是晚得太多了一些?没有了这些“信条”,我们便缺失了信仰缺失了信念缺失了信心……也就缺失了起码的信任和责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是乎,我们怀疑一切我们藐视一切我们无所畏惧我们视死如归我们夜郎自大我们浮华烦躁……
    正应了《圣经·马可福音》中耶稣那句著名的话: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此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入木三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