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记(2)
3000年无情岁月炼就的金身

当我们还处于蒙昧之时,却昏然不知世上已经发生了看不见的大地震。
索引
许多世纪以来,《圣经》饱受诽谤、责备、质疑和反对。罗马大帝戴克理仙下旨焚烧所有的教堂和《圣经》,监禁基督徒。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学说,几乎对《圣经》构成颠覆性的打击。
犹太人不愧为世上最为伟大的族人之一,人类还处于蒙昧时期,犹太人祭司以利沙从犹太十二支派中各选出6位译经长老,终成旧约经卷“70士译本”。犹太人中的文士按照犹太法典的规定抄经。如果在某一页中发现任何一点差错,整页经文就完全毁掉。
正如里程所著《游子吟》所言,《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却是人手写成的一样。在这个时候,“大脑”是神,人只是“手脚”。
1
说《圣经》是一部奇书,恐怕不会引起世人的非议。
初捧《圣经》时,只觉得《圣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与华美,足可以与世上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媲美;再深入,感觉《圣经》又是一部伟大的伦理巨著。
我们凡人眼里,《圣经》身上的谜几乎同宇宙的谜一样多。
2
就象真理在实践的初始必须遭受极其苛刻的检验一样,在慢长的历史岁月里,《圣经》的命运就像神子耶稣的命运一样,多灾多难——
许多世纪以来,《圣经》饱受诽谤、责备、质疑和反对。罗马大帝戴克理仙执政期间,大肆摧残基督教。并于公元303年下旨焚烧所有的教堂和《圣经》,监禁基督徒。为庆祝其成功,特铸一枚铁币,上刻“基督教已被消灭,诸神的崇拜再次恢复”。
正如兰姆所说:“《圣经》的丧钟响过千万次,送葬的行列聚集了,墓碑上的文字也雕刻好了,葬礼词也宣读过了,可是尸体从未长眠于此。”
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学说,几乎对《圣经》构成颠覆性的打击,被不少仁人志士认为是虚构的、不科学的。在此情形下,“圣经考古学”应运而生,大量出土文物的鉴定,帮助人类建造起《圣经》的历史构架。
3
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是,曾经一度否认旧约的“摩西五经”系摩西所写,重要的理由便是摩西时代是没有文字的时代,既没有文字,故而摩西也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详尽的律法条文。而当1901年出土的那块高210公分,宽180公分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着近300条律法时,质疑的人们才没有了异议。因为,那块叫做《汉莫拉比法典》的石碑比“摩西五经”还要早二三百年。
《圣经》(彼前一24:25)说得明白:“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可以说,世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那样被宰割、被刀杀、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然而只要有一千次的毁灭,《圣经》就会有一千零一次的再生,成为世上属灵之人的最爱。
4
犹太人不愧为世上最为伟大的族人之一。公元前250年左右,那时人类还处于蒙昧时期。应埃及王托勒密二世的邀请,犹太人祭司以利沙从犹太十二支派中各选出6位译经长老,携带旧约经卷去亚历山大城,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当时流行的希腊文,这就是后来有名的70士译本。
那时,旧约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雏形。到耶稣时代,旧约已经完全定型了。在新经《圣经》中,主耶稣和新约的作者们,常引用旧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经上如此说”中的“经”,即指旧约。但在正式宣布旧约正典告成是在第一世纪末叶,即公元70年,当圣城耶路撒冷即将被毁之际,犹太拉比犹迦南获罗马当局的许可,在犹大地约帕城和亚锁都城之间的吉母尼亚召开了犹太教的高级会议。会议所议论的事项,先以口传,后来则记载在拉比的著作中。
会议中曾对是否要将《箴言》、《传道书》、《雅歌》、《以斯帖记》等书列入正典有过分歧,但难分伯仲,辩论结果仍确立39卷书都属于旧约正典。
5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圣经》原文,是根据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手抄本印刷而成的,3000多年有时光浸淫,其经卷原稿早已无处查寻。试想,罗马凯撒的《高卢之战》写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如今只有91本较为完整的版本,其他古典如古希腊作家沙浮克理斯的悲剧作品,塔西图的《年鉴》等,其保留至今的也少之又少。《圣经》新约各手抄本除一些字的拼音有1/1000的差错外,几乎达到克隆的水准。而写于公元后七世纪的荷马史诗的15000句中,有5/100的句子有疑问,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过二三百年,原稿亦不复存,其三十几个剧本每本都有上百处引起争议,与此相比,新约《圣经》手抄本无论其难度,还是其精度,都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6
是什么保证了《圣经》典藏本的完整权威性呢?
史载,犹太人中的文士按照犹太法典的规定,经极其苛刻的条件选人,以极其严格的标准抄经。如果在某一页中发现任何一点差错,整页经文就完全毁掉,虽然那时的“纸”极其珍贵。经卷抄写后,经严格审查完全无误,抄本就被当作正本一样,一视同仁地在犹太会堂诵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长久使用而残缺的旧手抄本被废弃后,每个犹太会堂都有一个大木柜,专门用来存放那些残缺的旧约手抄本的,当木柜中累积的手抄本太多时就会被埋到地下。犹太人世世代代饱经风霜,流离失所,不少现存的最古老的旧约手抄本都是在这种木柜中找到的。
7
人类本身是难对付的,特别是人类自身。公元140年左右,马吉安开始散布异端,写成一套所谓的新约正典。这启发教会应确立正统的新约正典,以抵制马氏的影响。再有,东方许多教会陆续开始运用一些来源不正的经卷,因此,确立新约正典的范围也日趋必要。到公元303年之时,罗马大帝戴克里先下诏摧毁所有基督教的经书。如此险恶的环境里,信徒们需要知道哪些书卷是值得舍命保存的。
由于这些原因,促使人们编辑新约正典。虽然对是否应把《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后书》、《启示录》等列入正典颇有争议,亚他那修在一封公开信中,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新约27卷书列入新约正典。
公元382年在以耶柔米为主要人物的罗马在大马新会议上,及397年的迦太基会议上(此时奥古斯丁是主要人物),都一致承认这27卷经书。从此,罗马及非洲两大教区对新约正典应有的书卷不再有争议,新约正典终告完成。
8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1947年春天,在耶路撒冷东面的死海附近牧羊的阿拉伯牧童,为了寻找迷失的羊,将石头掷进死海西边的岩洞里,结果其中的一个岩洞发出石头打破瓦罐的声音。进洞后发现了很多皮质经卷用棉布包着,装在几个大瓦罐里。其中五卷被耶路撒冷城中叙利亚东正教修道院的红衣主教所收购,这批经卷被美国《圣经》考古权威亚布莱特教授鉴定为公元前100年左右写成的希伯来文旧约经卷。其后,各国考古学家纷纷到死海附近发掘,一共发现四万多经卷碎片,有500份经卷是由那些碎片拼成的。
9
在新、旧约的间隔期,还有其他一些犹太著作流传。《伪经》便是从一些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200年犹太著作的通称。其中一些著作是冒亚当、经诺、摩西和以斯拉等人的名写的,故称之为“伪经”。“伪经”以传统故事、启示性的异象、异梦等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要帮助正经历异常困苦的犹太人坚守信仰。
由于其所记载的事有的怪诞离奇,有的有明显错误的教义,所以犹太人拒绝将它们收入旧约的正典之中。除《伪经》外,当时流传的还有十四、五卷《旁经》或《次经》,写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100年,大体准确地反映了两约之间的宗教、政治和社会情况,并有不少真实而有价值的教训。由于其中有真理上的错误,如准许人自杀、为死人祈祷,及历史的错误。同时,它们本身也没有宣称是神所默示的,所以犹太教和基督教(作为一个整体)不接受旁经为正典。但天主教会将大部分旁经纳入其正典之中。
10
里程所著《游子吟》中记载,《圣经》66卷之所以全部收入,其原由是因为它们都是神默示的,人的公认只是“正式追认”、接纳那些散在各地的会众早已承认的正典书卷而已。教徒们也都认为,《圣经》从写作到正典的形成,都是神的作为,只不过是借人达成罢了。正像《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却是人手写成的一样。在这个时候,“大脑”是神,人只是“手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们听取了关于《圣经》那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后,在研读世间这份珍贵的“说明书”——《圣经》时,或许有更深更透的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