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从容和淡定
无疑,一座庙宇的主人,永远是僧人和香客。僧人和香客支撑着庙宇的繁荣兴旺程度。
在我们的视野中,不少庙宇的僧人虽身在红尘外,但其行为和意识已经还俗了,与市场接轨的速度令人吃惊。

已经迟到了,得加快脚步哟.
有位高人如是评述:“看一座寺庙的佛法修炼程度,只要看其中僧侣的脸就知道了。”面由心生,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内心的一切。
清静、无为、大智……乃出家人之根和本。
光严寺的僧人给我以极好的印象,他们的和颜悦色,他们的和蔼可亲,虽然也只是尽了出家人之本分,但却真的让人很感动。全然不像其他古寺名刹里的僧人,拒人以千里之外。

庭堂打扫是每天的必修课.此谓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作为一名对寺庙有着天然情节的中国人,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景点面前,我到过无数个寺庙,在常去过的无论是洞天佛地文殊院,还是道教圣地青城山,我都有过不快。特别是喜欢摄影的我,刚一端相机,可能就会被一阵呵斥所吓倒,你远远地好不容易对准了一个流动的僧人,十分巴结地想接近他们,可只要一被发现,便会招至莫名的厉声拒绝。
我甚至在文殊院内发现一位僧人甚至以肖像权为由暴力抢夺游客相机,在众人“此地乃佛家清静之地”的声音中,其行为方有所收敛,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动作来。

苦读经书,才是我们应尽的本分.
光严寺的僧人则不然,进得山门后我一直是小心翼翼的,走进“报恩堂”发现不少劝善和介绍光严寺的资料,问“售价几许”,答曰“随便取就是”。免费取资料已实属意外了(其他寺庙的宗教读物多半是要收费的),又来到“大雄宝殿”前,清洁过后的几名僧人正在打理,我凑过去想拍几张,没想到他们全然没看见似的,只顾做他们的事。少顷,一位居士婆婆过来看数码相机,好奇地说,“马上就能看到影子了”,你这相机真好。”

不要看我们出家人身在山界外,我们也会玩现代东东哟

哥们儿,来嘛,给你拍一个,效果不错哟

看好了,我这姿势还行吧

你的技术有没有问题哟,为啥看不到我的影子呢?

都装在这里面,只是现在看不到,不是数码的哈

哈!这该不会是照相机里的影子吧
于是乎几位僧人也过来看热闹,其中一位从黄色的布包里掏出相机摆弄起来,我一看,是那种几年前流行的带胶卷的傻瓜相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也趁机一阵猛拍,沿着石梯而下,无论是敲着木鱼的,还是专心致志念经的……僧人们无一例外地专注着手中的活计,那种投入和虔诚,好象世界就只剩下他们,红尘中的我们不存在似的。他们也都知道我们这些凡尘中人都是善意的,因此也从未做出什么干涉的举动来。

新的殿堂落成,诵读经文便成为僧人们最专注的功课.

心无旁骛,只有经文,哪怕再多的闪光灯也视若无物.

这种敲着木鱼诵读经文的方式很是特别,木鱼声远远可闻
这无疑是一种境界,一种大智若愚的禅境。
我以为,在他们身上不但看到了时下流行的“和谐”之本,更重要的,让我们这些山界之外的凡人,看到了佛最感人和最信服的一面。以这样的方式弘扬佛法,善莫大焉!
或许历经坎坷,这里的僧人才多了几分淡然与友善。或许,这正是此地千年香火不衰之因之果。
事实上,时间老人是给过这里无穷的热闹的。据悉,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光严寺例行的庙会之日,年年都有上万善男信女赴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手持香烛钱纸,口中念念有词,依次来到各自供奉的菩萨面前,虔诚地顶礼膜拜。这时准备良久的僧人们身着黄色袈裟,双手合十,口诵经文,在“笃笃笃”的木鱼声中,列着仪仗出来,成为一道风景,他们拖着低沉均匀的腔调,在殿堂缓缓游动,显得极其神秘莫测,让局外人大开眼界。人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相聚于此,直到拥挤得水泄不通,潮水一般地来一批,走一批,又来一批,又走一批。于是乎,光严寺便整日烟雾弥漫,钟磐齐鸣。

心底静如止水,是出家人之本身

心中有岸,不会漂泊

坐在大殿的云盘上,我与一位老和尚套近乎,从他的口中得知一些热闹素材。说是庙会的两个月就得精心准备,就像今天的交易会一样,各个区域功能分明,重点突出。“这时,山门内的大院里会搭起戏台,扯起天花。台口上方挂着纸扎的红绿绣球,台上挂着红缎门帘儿,铺着红缎桌围儿。只等开台锣鼓一响,台下挤满黑压压的一院人,一个紧挨一个,直到个个都挪不动脚,伸不开手。”
看戏的大多是山里人,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来就少得可怜,谁肯放过这一年难得的精神大餐?于是乎,台上高唱低吟之际,台下不安分的人们便前推后拥,不时发出阵阵喧闹声。体力差的和老弱病残的,一般都经不起如此折腾,特别是妇女儿童,早早地跑开了。
“山门外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石板路两旁搭起一间间席棚,一家挨一家,一直通到树林里,又把一根根树子当柱头,扯起布档作篷帐,纵横交错。”这样,一个临时的百货集市便形成了,那些卖玉器的、卖拐杖的、卖豆花饭的、卖包子面条的、卖香烟瓜子花生胡豆的,家家打拥堂,忙也忙不过来。
“特别是卖‘三大炮’的摊子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掌柜的把个铜茶船儿敲得震天响,招来无数看热闹的眼球。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着大师傅揪起一块糍粑砣砣掷下去,只见‘当当当’三下,滚满香喷喷的豌豆芝麻花生面面,装进碗里再浇上黄灿灿的红糖汁,那香甜味真叫人吞口水,忍不住要叫一声‘再来一碗’。”
“再往前走,往林间大坝里几个专用区一看,另一番好戏正在上演,杂技魔术、刀剑武术、跑马射箭,只见布幔相连,鼓号震天,人声鼎沸。”蔑货区内琳琅满目,花鸟区内姹紫嫣红,买卖双方都面带春色,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最为开心的,还要数那些皈依佛门的居士了,他们风尘仆仆,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着法师收他们为弟子。”法师则依次庄重地抚摸着他们的额头,边摸边琢磨给他们一个取些什么样的法号。就这样,一个个法号为“续仁”、“续义”、“续通”之类的新弟子便诞生了。在一声声“阿弥陀佛”的祝福中,一批虔诚的信徒就此宣誓。

红尘之外的世界纷纷扰扰,不过如此嘛
就这样年复一年,光严寺的庙会在时间和岁月的勾兑下,越来越光大,越来越有人气。
虽然这些“史料”也可能是他从他的长辈或长辈的长辈口中得来的,但人们却愿意沉浸在这浓浓的民风民俗中,久久不愿出来。因为在今天看来,那些传说中的“史料”,俨然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就是想赶也赶不开。正是这种传承滋养了这方水土这方人。

清静的世界虽然没有色彩,感觉真好.
宁静的早晨,站在上古寺的最高处,俯视那红墙碧瓦所构筑的历史造像,想象着曾经人头攒动的盛景和延绵不绝的盛宴,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隆重与辉煌,那是属于光严古寺的荣耀,更是来这里洗尘过的每一位匆匆过客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