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2007-03-19 16:24:26)

 


“皇家禅院”的古朴与威严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这种创意和布局,今天看来仍显时尚

    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四川是一块邪魔之地。随着年龄的疯长,才知道主要指庙宇林立,菩萨丛生。后来想想也不奇怪,从根本上理解了“邪魔”之说,据此推算,诺大个中国也应该算邪魔之地了。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大凡古寺为何都与名山大川,绿阴参天相连?


    周末(2007年03月18日)与朋友一起郊游,本来是想登青城山的,可友人说与青城山相邻的一座山方可一阅。“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他指的是与都江堰市仅20多公里的凤栖山,听这名字我就来了兴致,何况凤栖山有“川西第一天”之美誉,此山海拔1100m,不如青城山高。他又接着说,山上还有一座古寺,很是值得一悦。
    于是乎,决定造访,一则锻炼身体,二则感受古寺文化,两者兼得,何乐不为?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仅仅四字渡金御笔,就已经显现光严寺的尊贵了

    友人说的那个古寺唤名光严寺。
    车辆像一只只蜗牛似的在山间盘旋着做“上山运动”,直奔光严寺而去。车窗外是一片片参天树木构筑成的原始森林,随着车辆盘旋着上升,古楠、古柏、银杏夹杂其间,陪衬着一个“古”字。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个"古"字

    得来全不费功夫。现代化真是个好东西,车道在离古寺仅一公里之外,稍作散步便可一窥古寺尊容。
    我以为,要谒拜这样的“皇家禅院”,要从山脚下登山而至,历经一定的“诚心之验”,方可领会古寺的宁静,领悟禅院的致远。
    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腥红大字——法界。像一道屏风那样矗立其间,三幅楹联簇拥着四字横额:“即为是塔”。横额下紧接着一道红色的圆形拱门,在这深山之地,此门显得高深莫测,煞气逼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金庸笔下的某些“机关”和“暗器”之物。原来这神圣庄严之所在,只是存放各界和尚的灵骨而已。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法界"仍阴阳之界,站在这交界之处,我们或许有更多的感悟才对


    本以为是一件仿古董,上前一看,却发现“大清咸丰二年”的字样,不由赞叹这山中窑藏之丰盈。
    法界似乎是为各路云游之人的一个见面礼。在法界百米开外,便可清晰地看见一个悠远的牌坊,坊上黑底金字“光严禅院”四字威武而庄严,它似乎又诱导着人们,真正的风景所在,请从这里进入。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这里是一道永远活着的风景


    凝视着那座已经千年并不高大但却不凡的牌坊,我在想,这或许就是我们习惯所说的“山门”了吧。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一个"界"字,诠注了多少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如同所有的景点一样,虽然“山门”外也有铜臭味十足的摊点和小贩,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一道山门,清晰地分辩出凡尘与佛地的"界"来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远离尘世,位居深山的“光严禅院”四字却是出自康熙爷之手。于是,我便对这座牌坊,乃至牌坊后面的古寺油然而生敬意。手提相机,我便十分注意仔细阅读其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光严古寺:怎一个“古”字了得(1)

古老与现代,就这样和谐地揉合在一起,显得另类而自然


    追溯于隋代,光严寺原名常乐寺,是时隋文帝赦赐36寺,以此寺最为壮观,时有近千僧人在此习课诵经。自此以来,光严寺就开辟了沧桑的历程:明建文帝赐“光大严明”匾额,明成祖朱棣又赐“光严禅院”之名,清康熙帝赐书“光严禅院”匾……数百年来,光严寺可谓历尽兴衰荣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