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和电视发展到今天,更多是一种集体的智慧,要求主持人有更好的知识积累,切忌成为念稿的机器。
昨天看电视,正好是王刚在表演高尔基的散文《海燕》,王刚的表演老辣稳重,更显得旁边的李咏咋咋唬唬、苍白无力。尤其是王刚谈到,他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表演昆曲《长生殿·小宴》,并示范演唱了一句“态恹恹青云软四肢”,王刚都已经说了是昆曲,并说到电视剧后期制作的时候,由于编辑不懂戏,把唱腔的拖腔都不恰当地剪短了(昆曲唱腔有严格的格律,行腔长短要按照曲牌的要求,并不能随心所欲,笔者注),在这种情况下李咏还在冒傻气,说是京剧《贵妃醉酒》,音响也在这时不合时宜地放出了京剧《贵妃醉酒》的过门[四平调],以为是烘托气氛,其实是更露怯了。这件事暴露出节目的制作人员,对戏都不熟,所以无论前期的编辑,还是后期的主持人,都无法把关。
同样的问题并不鲜见,我这里也一样存在。比如那天范老师来做节目,听众问白鳝怎么做,范老师提到要用热水把白鳝表面的粘液烫掉,温度是80度,我想当然地说,水温不够烫不掉,水温高了就烫熟了。范老师说,开水会把鱼皮烫破。是啊,白鳝肉质肥厚,不象黄鳝,开水可烫不熟。所以,做节目切忌想当然。
前天节目聊考生的午餐,稿子上有烤肉宛,嘉佳对北京的老字号不熟悉,念成了烤肉苑。嘉佳对北京不熟悉,可是我知道啊,如果我之前提醒,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有鉴于此,以后主持人在上节目之前,编辑主持人先谈一次,互相交流对这一期节目的想法,这样节目才能尽可能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