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之(二十二)--哈尔滨中央大街

标签:
休闲 |
分类: 行行摄摄 |
因为镜泊湖峡谷太名不副实,我们对镜泊湖也失去了信心。朋友一家继续去牡丹江看杨子荣牺牲地、东北虎林园、影视城,我们就直接去了哈尔滨。
到哈尔滨已经过中午了,先找旅馆要紧,电话114,速8不便宜,就选了锦江之星。离中央大街近的那家已经没有房间了,就去了爱得蒙顿路那家。标准间179元,一大床一小床,挺实惠的。休息一会,我们就去了中央大街。
知道中央大街不好停车,就预先让旅馆给中央大街那家锦江之星打了电话,我们把车停那里。谁知道哈尔滨很多地方是单行线,把我给绕得呀,眼睁睁地看着就是过不去,最终随便找了个地方停了车。
转贴百度上对中央大街的介绍:
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现在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10.8米宽。被誉称"哈尔滨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来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
这就是著名的马迭尔旅馆,她的奶油冰棍久负盛名。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