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之(十六)--张鼓峰事件纪念馆

标签:
文化 |
分类: 行行摄摄 |
防川村旁边有一家张鼓峰事件纪念馆,去的时候就看见了,回来时我提议进去看一看。
进去了才知道,原来是一家民办的纪念馆,办了很多年了,真不容易!
提起张鼓峰战役,恐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日苏之间的两场小规模战役之一(另一场是发生在中蒙边境上的诺门坎战役)。这两场战役规模虽小,但是却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日本在占领东北后,在南进太平洋还是北上苏联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为了试探苏联远东军的实力,日军大本营在东西两个方向发动了两场针对苏联的战役,东边是张鼓峰战役,西边是诺门坎战役,这两场战役均以日本失败而告终。从此日本决定与苏联休战,从而把矛头指向了太平洋,发动了针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最终被拖入二战,而苏联则在这两场战役后完全削除了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心地将远东苏军大量地调往苏德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俄爱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了我东北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把我国与日本海通道挤到一个狭小的地域,尽管如此中国渔民还可以出日本海捕鱼。1938年7月,日本军队因张鼓峰战役被苏联远东军打败,苏军趁机在防川洋官坪一带将其控制区向前推进至图们江边,仅给我国留了一条通往防川的小道。日军又把防川一带划为禁区,强行把居民迁走,使这里变成无人区,同时在防川附近的图们江上立桩堵江,封锁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利用图们江航道的出海活动被迫中止。尽管历史上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的,但是现实继承了历史,俄朝两国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拱手退还给中国呢?
这就是张鼓峰
2004年中国工人在附近施工,发现了很多苏、日两国张鼓峰事件阵亡者的逸骨。
这就是圈(圈河)防(防川)公路,因为张鼓峰事件,这一片的中国领土又被压缩成狭窄的一条。
左面就是张鼓峰,右面就是图们江。
因为图们江水泛滥,冲垮了中国这边的江堤,长期以来,防川和祖国失去了陆上通道,成了飞地,一直要借道俄罗斯。1992年政府出资重修洋馆坪大堤,才有了圈防公路。
出了纪念馆不远,就是沙丘公园。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游玩,他们知道这块土地上悲壮的故事么。
我们应该感谢吴大澂先生,在当时这么困难的处境下,他还是为国家争回了一部分国土。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瞧,他正目光炯炯地望着图们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