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
分类: 探店日记 |
凡事要有始有终。这篇文章拉拉杂杂拖了很长时间,今天就来个总结。
北京烤鸭说是起源于南京,但真正后来成气候,都是山东人在北京做烤鸭。现在街面上一般都是挂炉烤鸭,而且都标榜“果木”,至于质量则是鱼龙混杂。这也难怪,现在烤鸭成了北京的文化符号,到了这地步,谁都想沾上一点光。
其实在北京还有更古老的焖炉烤鸭,和挂炉相比,一是燃料不同,果木和秸杆(现在是煤气)的区别;二是用火方式不同,一个是明炉栲一个是暗炉烤。应该说,尽管方式略有不同,但做好了,最终的效果都是精彩的。但这两种方式因为代表店家的不同命运,后来的名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挂炉烤的代表全聚德,因为当时积极要求公私合营,成为北京市的重点企业,也带动了他家烤鸭的名气。而资格更老,当时营业不错的便宜坊,因为没有积极赶上这一步,后来局限在崇文区里,因此发展远远落后于全聚德。
从我个人来说,我是很喜欢焖炉烤鸭的,感觉焖炉的鸭子外皮同样酥脆,鸭肉却更加滋润丰满,这从照片里也可以看出。
这家店的主厨出身便宜坊,因此他家的烤鸭自然也是以焖炉为特色。瞧这烤鸭的皮,同样酥脆漂亮。
从鸭脯上片下鸭皮,切成小片,蘸上白糖又肥又香,真乃是绝配。
烤鸭不仅可以配鸭饼,还可以鸭皮蘸白糖,鸭肉塞空心烧饼。这就是“一鸭三吃”。
鸭汤也不错,还搁了白菜豆腐,更顺口。
这家店营业一直不理想,店家也想了很多办法,创制了很多新菜,比如八宝酿梅花参、香酥鸭方。尤其是香酥鸭方,确实有特色。选用正经的北京填鸭,腌渍入味,蒸烂去骨,冷藏切块,最后高温炸酥,用荷叶面夹子夹着吃。和名满京城的晋阳饭庄的香酥鸭比起来,可以说各有特色。至少吃起来更方便。
这么一家不错的店,为什么就歇业了呢。我想,任何一家成功的餐厅,从采购到厨房,从客人进店到最后离开,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连的。一个店仅仅有几道特色菜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小环节的瑕疵,都会给客人带来不好的印象,况且就这些菜品,是否也做到了前后质量的稳定呢。餐厅做的是长久的买卖,最禁受不起的是起起落落。地利是一个方面,菜品质量的稳定又是一个方面。如果象大宝化妆品那样,尽管并不算高级,但如果能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这买卖还用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