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胖妈周末菜谱(060728)——夏天的面(三) 

(2006-07-28 21:46:30)
分类: 食材之道
  “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接着推理下去,二伏是最热的天气,吃面条、尤其是过水面最爽,今天是头伏第八天了,下面说说我家的另一种面条“什锦蘑菇卤面”:

主料:各种鲜蘑菇(没有可用罐头蘑菇代替),猪肉
辅料:葱姜蒜、淀粉

 ⒈处理蘑菇,蟹味菇、滑子菇这样的小蘑菇可以整用,其他品种改刀成小丁;
 ⒉猪肉切片用料酒、生粉腌制10分钟左右,葱姜蒜切末、葱切丝备用;
 ⒊炒锅放油烧热,姜末炝锅,下肉片翻炒变色后加料酒、糖、酱油、葱花(注意按以上顺序);
 ⒋肉片盛起(保证软嫩),下蘑菇(蘑菇品种越多越好吃)翻炒,加适量水、盐(盐多些、汤宽些,拌面用),咕嘟2、3分钟;
 ⒌勾芡后将刚才炒好的肉片放入,加鸡精、蒜末、葱丝起锅。
 ⒍煮面、过水、用笊篱沥干水分,用蘑菇卤拌食之。
胖妈周末菜谱(060728)——夏天的面(三) 


小资料:
为什么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