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心情 |
其实我是一个喜欢在家吃的人,最近却去了好几家馆子。
先说说第一家--眉州东坡劲松店。这家店我去过好多次,不过一直是在它楼下的小吃,还曾经向周杰推荐过,但从没有登堂入室上过它的二楼。昨天一个朋友来做客,他还要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去一趟,于是中午就去了眉州东坡的二楼。
上了二楼,人乌央乌央的,还得等位。好在很快就坐下来了。一落座,这家店的服务就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们吃坛的都有一个传统,凡是化钱又不能吃的一概不要。小姐上了筷子和湿纸巾,我以为是要钱的,人家却说不收费,首先就让我一惊,这可和现在的潮流不一样啊。
在吃饭的过程中,小姐还主动给客人换骨碟。照例这并不是一家高档餐馆,这样的服务并不多见。
第三个出乎我意料的,是它打包的饭盒。我曾经在万吉大丰和遇见过圆形的塑料饭盒,回家可以用微波炉加热。这次在眉州东坡遇见了更大,长方形的塑料饭盒,也是很严实的盖,带出气孔。现在有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服务让我叹为观止。尽管它的麻婆豆腐我觉得不如川办地道,豆腐没有预先蒸一下,爱碎,出菜的时候上面也没有洒花椒粉。但服务为它扳回了不少分。
说到绿茵阁,它的正式名称是“绿茵阁西餐厅”。没去过的人,一听这名字就以为不便宜。恰恰相反,它的便宜出乎意料,但菜品质量却一点也不打折扣。
我最近成了绿茵阁的常客,短段的一个星期去了两次,先是带着家里人去的,后来又带朋友去,就为着吃它正特价的肉眼牛排。
绿茵阁是一家全国连锁的餐厅,总店在广州,北京这是第一家,位于海淀黄庄路口向西不远,往东紧挨着海淀医院,都是在路北。
就我的体会,象我这样的人,去那里纯粹是为了贪图它那里正好有很多新开业的特价菜。真正适合这家餐厅的目标顾客,应当是工作不久、收入不高、正谈恋爱的小青年。就价廉物美,环境幽雅来说,绿茵阁当得起这八个字。
绿茵阁的装潢比较现代,幽雅而不豪华,两三知己好友,在座位上轻声细语,气氛温馨宜人。它这里说是西餐厅,其实是一家时尚餐厅,举凡西餐中的牛扒、德国烤猪手,中餐里的煲仔饭、烟熏鸡、广东甜品,在这家餐厅都能找到,而且味道都不错。两个人点一份牛扒(有两大块),再点两份商务套餐(饭加汤),都不到80元。
举一个小例子,就可以说明这家店在菜品质量上的用心:我上次点的是鱼翅拌饭和中式例汤,饭上面堆满了虾仁、香菇丁、西芹丁、火腿丁和鱼翅;汤是西洋参瘦肉汤,装在一个小的炖盅里,外面很用心地包着一层绵纸,避免水气进去。据服务员说,汤是隔水炖了好几个小时。尝一口,味道清甜,没一点药味。
朋友要的是秋刀鱼港式腊味饭,和罗松汤。没想到,因为是西式汤,店家给配了一个小的餐包,另加一块黄油。
从这些细节上,我感觉到店家在菜品上的用心。这也是我爱去那里吃饭的原因。也正因为面包和黄油,加上牛扒(还有烤的土豆和生菜),后来朋友那份饭就打包了。说实在的,现在特价的绿茵阁,比同档次的中餐还便宜。
但绿茵阁并不完美,大的地方不错,小的地方却受不了。第一次,餐桌上就放着消毒湿纸巾。我们都没用,结帐的时候核对帐单,却发现收了钱。第二次去的时候,一坐下来就跟小姐说,湿纸巾拿走,结帐的时候还是算在里头。尽管这两次收费最终都避免了,但看来店家想当然地觉得客人都会用。现在讲诚信消费,明示消费,店家在提供收费服务的时候,应该向客人说清楚,而现在这样不明不白的,会让店家的形象受损。
最后说说兰贵坊。这是我们最近正在介绍鲁菜而引起的。我太太每次下班路上经常听节目,听侯老师介绍也听得馋了,说咱们也去尝尝吧。昨天晚上我们就去了,尝了焖炉烤鸭、糟溜鸭三白、酥小鲫鱼,以及传说中的三不沾,都比较满意。尤其是烤鸭,一般焖炉的不容易酥脆,兰贵坊的够水准,很香。酥小鲫鱼也很好,我准备下一步就自己在家开练。这个菜做起来并不难,主要是费火费时间,但不油腻,补钙,正符合现在清淡不油腻的饮食要求。
通过我有限的几次品尝鲁菜的经历,我觉得,鲁菜和淮扬菜特别相近,都是比较清淡,一是不油腻,二是颜色浅。尤其是在香糟酒的运用上,鲁菜比淮扬菜用的还多,还擅长。淮扬菜用糟,一是冷菜浸泡,比如糟凤爪,二是生料糟腌,然后再煎制。而翻翻鲁菜的菜谱,在糟的运用上青出于蓝,糟成为鲁菜一个很重要的味型。
吃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积累。我发现,赣菜、徽菜、湘菜这些小的菜系,主要都还是下饭菜,以油大色重为特色,在刚刚摆脱果腹的阶段,人们往往爱吃厚味的食物,于是这些以味觉冲击为手段的菜系就开始流行。等到了一定的阶段,往往要吃得更精致更讲究,所以鲁菜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其实鲁菜在北京的历史,一直是流行在生活比较富庶的人群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