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公园北平房改造创意设计

标签:
公园创意设计天津方案杂谈 |
分类: 世象杂感 |
水上公园北平房改造创意设计草案
——关注天津市政建设,关注民生环境美化
水上公园东门前一片空地,及待拆迁的简易楼房,打算如何规划、设计,不得而知。归哪个部门负责,同样如是。
关心天津城市建设,为此处提出个人观点,供有关决策领导参考:
一、那个地方不再适宜建筑高层建筑物了。
北面是天塔,更多的高层如果比肩而立,就难显其高耸入云。南临水上公园,它也需要周边别被大量高层包围、紧逼,才觉出视野开阔,无压迫感。而况,由于过去,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水上公园的周围业已矗立一批高层,那么,补救的方法只有留出空当,使其高低错落,张弛有致方可。
二、综观全市规划设计,几乎全是较为现代、流行的东西,而显出天津地方文化特色,保留天津历史原生态风貌的东西,基本缺如。
天津真正代表地方的综合历史文化特征是什么?城市市民的、近代早期开放大港的、受到西方现代文化强烈浸润的、混而为一的、北方大都市型文化。
那么,体现这个总和特征的东西目前的规划建设中有么?或者说,多么?
认真思索一下,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几乎被一扫而光了。
因此,我以为出于现代与历史相协调、发展与记忆相映衬,在那个地方,与水上休闲中心相配合,再规划设计一个独具特色的“天津的记忆与影像历史风貌文化、商业区”最为恰当。
三、基本思路如下:
(一)地面建筑设计
1、地面的空场,不再加盖大型建筑物了。
设计为一个原生态的近代、天津市民文化场,暂定名为“近代天津卫·影像”。原来南市的“三不管”、大胡同的“鸟市”、北站地道外的杂耍场子,原汁原味地在那里复原、再现:
老式的大帆布棚子下的“沙土摔跤场”(天津出过多少全国闻名的古典摔跤名手啊!为什么如今都不见踪影了呢?结果,如今只是在民间大量活跃的业余摔跤界中流传了。为什么不再让他们显姓扬名呢?“张大力”、王恩信等名将们不能叫他们重出江湖吗?);三根木柱子架的“练皮条”的;(那是华夏体育的无形历史文化资产哪!如今的西式体操“吊环”选手,大概上不了这个“皮条”。那是几根“皮条”缚在手腕上进行表演的项目,咱天津卫是不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绝啦!怎么能让它消失了呢?);撂地的“戏法”(它不是剧院里的洋式“魔术”。它没有大型道具。只是一个“变戏法的”人,穿一件灰色中式长袍,地上画个圈子,铺一块白布,码几只瓷碗,手里拿一块手绢。观众围着他,站了一圈。变戏法凭的只是一个“手快”。当时的名手“快手刘”,您的后代传人还有吗?朋友们还都惦着您家把式继承有人呢!);“练武术的”(名手“刘宝术”?那“醉猴拳”,全国独一份吧?老爷子的传人呢?还在练吗?):“京剧清唱”(天津能成戏剧之乡,此表演者功不可没。一把胡琴,有时戴一只“髯口”,自拉自唱,边唱边舞,关键时还翻个跟斗,棒不棒?老天津卫上不起园子,可照样人人能哼几句京剧,怎么来的?这儿是“源头”之一。);撂地的相声、曲艺演者(这才是真的市民曲艺哪!说相声指的“现挂”,那才是“本事”!什么意思?当场根据观众现取“笑料”,抓住观众,将演出持续下去。那是露天地啊,不想看抬腿就走哇。能耐不能耐,赚不下钱来甭吃饭啦!“时调”、“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连说带唱,哪个不是“多面手”?)……
2、北边没拆的简易小楼,别动了,改建为“天津市的老式灰砖小楼”(“老城里”、“十字街”那里的样式)。
里面街道变成“大胡同鸟市”、“娘娘宫的春节大集”类型的市场,让老天津卫们出谋划策,尽量搞成原生态的(“捏面人”、“糖葫芦”、“捏泥娃娃”、“风筝魏”、“风葫芦”、“吹糖人”、“浇糖人”、“剪人影”……民间绝艺多着哪!让他们集中到那里,给他们个“演出舞台”,大大发扬光大之!)。
店面搞成画家、雕塑家、剪纸、各类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及天津地方小吃餐馆,租金低一些,给以一定优惠,为的将他们留住,形成氛围。
(二)地下商业城设计
1、负1层:大排档、快餐、各地风貌餐饮、饮食类型层;
2、负2层:茶馆、老式记时收费小剧场及小型电影院(突出试验类、民俗类演出);
3、负3层:小百货、家庭内部摆式、百货类型层;
4、负4层:大型超市层。
5、是否有能力多加层面,视资金、技术而定。
附简图:
file:///C:/DOCUME%7E1/ADMINI%7E1/LOCALS%7E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