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河天津卫规划民生民意大众说文化 |
分类: 文学随笔 |
海河节点:我的新创意
——民生、民事,民众说
海河的头几个节点建设,经过数年工程,业已眉目初显。
三岔口、大胡同与大悲院,解放桥广场、金街与老“意租界”风情区,光华桥的滨河游乐、商贸区……,广场宽阔,新厦栉比,芳草青青,高树荫荫,阶堤展展,碧波粼粼,花团锦簇,游人如织。
比起那动工前的旧貌,确乎有些赏心悦目之感。
设计规划核心,乃“亲水”创意,倒也差强人意。
然而,能不能更好一些呢?
民生、民事当然最好是市民们多多表达点“民意”。那样可能会大出“长官意志”、“专家意志”的意外。
闲话少提,先说说老夫的愚人之见,供隐逸贤达参考。
“亲水”是对的,但是,天津卫近百年水势衰微,宏图难描啊!
——这里有天道桑海之变,也有昏官蠢行之害。比如,不断地填河塞塘,铺路盖房,以致原本沟渠纵横,池塘密布,号称“七十二沽”的水乡天津卫,竟然以水为缺,旱魃长驻。
巡游各地,如上海的黄浦江,柳州的柳江,杭州的西湖,无锡的太湖,那样浩渺、辽阔的水面,咱们有吗?是不是可谓望尘莫及,难作同日而语?!太寒碜啦!
市区海河宽仅百来米,下游亦不过二百来米。人家到咱天津卫造访,岂不笑掉大牙?言过其实,天地之间只瞅见一张大嘴?
那么,怎么实现这个“亲水”,让水陆之间展现“平衡、和谐”之美?
方法有二:
其一、大胆恢复海河历史原貌,把塘沽入海口的堤坝破除,再打开一道道人工闸门,让渤海潮水自由倒灌。欧洲不有个威尼斯吗?天津卫本来就该是中国的北方威尼斯!把大海与河水融合起来吧!
你看,古诗云:
万里云帆漾碧天,村烟渔火泊吴船。层层鷁集三沽里,簇簇鳞屯两岸边。
史上盛况重现,这该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哇!
其二、在金街等各大节点,开凿水渠、池塘与海河贯通。水面扩大了,则使其节点,陆路通畅,渠塘环绕,绿树碧水,阴阳相济。想想,那是个什么景象?干燥的柏油、黄土与清莹的水面相辅相映,“乐山乐水”者,各得其所,岂不快哉!
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全民总动员,千家万户齐上阵,能将海河“咸淡分家,清浊分流”,今天工程设备大大现代化了,难道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活泼泼的水乡福地来个再造?
不难吧?
叶帅西去,哲言犹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三家村弟子
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