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象杂感 |
道路“拉锁”
06年去厦门开会,遇上一件新鲜事。厦门电视台即时新闻报道,一条道路绿化与改造同时进行。这边绿化部门忙着铺草皮,挖坑植树,赶进度完成“指标”;紧接着,施工单位大铲车、挖掘机轰隆隆,又把他们辛辛苦苦刚完成的“绿化”,全都刨掉,一毛不剩,也是完成“任务”。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城市,大把大把的钞票呀,就这么全给“造了”!多可气啊!问问市民看着挺生气,然而,干活的工人呢,答曰:“反正是领导让干的,我们不管那个就是干活。”听听,听听,这是怎么的啦,哪有一点“国家主人翁”的劲儿!
可是怨谁呢,他们真的就是按照“领导”布置的“任务”来干的呢。不这样谁给他们关钱呢!
这样的事琢磨琢磨身边还真不少,见怪不怪么。
门前有条先锋路,远的别提,去年半年里挖了压上,挖了压上,就有三次。最短的一次刚刚压上半个月吧又开膛了。这跟人家厦门又差了哪去?五十步与百步之距吧?笑人家什么!早就有人建议:“马路上安个拉锁吧,那样方便!”
怎么的呢?“公家”的钱就不是钱么,就这么“造”?
有的人好分析原因,一二三四五的云云。我不那么做,还是多想想怎么“堵住”浪费更有价值。
其一、如果确实“公家”钱很多,足够用,为什么不一次性投大点资,将所有电、气、水、通讯、信息等等管线,建成一个大涵洞,让它一劳永逸呢?你看影视里的巴黎地下设施,一百年了吧,还不照样往里增加或维修各种管线,多节省啊。有句广告语说得好:“贵有贵的价值”,算算一次次地刨未必花钱就少呀!
其二、如果没有这么多钱,为什么市府不成立一个专门的办公室,采用“占位制”的办法,一年乃至几年,根据实际定个年限时间段,在网上公布某道路报上的建设或维修“项目”。第一个报名备案、批准之后,倘若其间无有“续报者”,那么定下以后,就不得任何单位再擅开“项目”。过去可能这样做比较困难,如今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这种“技术平台”,真的,没有什么“信息互通”上的困难了,只是看领导者任何做了。当然,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那总是少量的了吧,可以“另议”,不在此列。
“衮衮诸公”,此乃“实不为也非不可为也”者,全在您老的“一念之间”啦!
三家村弟子
2007年2月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