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资料:八股文题目类型

(2006-04-20 10:29:46)
分类: 教育学术
        小资料:八股文题目类型
                      
    拙文《八股文原理详解》,曾提到八股文的命题三大类型。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它的具体命题办法,本文将其例题及出处,一一考订,供有心者一读。
“八股文”的题目都是摘自“四书”,据卢前的《八股文小史》所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39种之多,今列举如下:
    ⑴单句题  如,“过则勿惮改”。见《论语章句集注·学而第一》,原文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⑵通节题  如,“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见《论语章句集注·学而第—》,原文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⑶通章题  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见《论语章句集注·学而第一》,又见《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均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⑷双扇题  如,“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见《论语章句集注·宪问第十四》,原文为:“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⑸三扇题  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⑹三扇递串题  如,“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见<<孟子章句集注·万章下》,原文为:“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不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⑺四扇题  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见《论语章句集注。泰伯第八》,原文为:“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⑻五扇题  如,“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见《论语章句集注·阳货第十》,原文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⑼截上题  如,“则吾从先进”。见《论语章句集注·先进第十一》,原文为:“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⑽截下题  如,“有美玉于斯”。见<<论语章句集注·子罕第九》,原文为:“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⑾截上下题  如,“是亦为政”。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⑿承上题  如,“若是其大乎”。此句出自《孟子章句集注·梁惠王下》。全文如下: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口:“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糜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⒀结上题  如,“此谓知本”。见《大学章句集注》,原文为:“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⒁冒下题  如,“帝典曰”见《大学章句集注》。原文为:“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⒂单句截下题  如,“法语之言”。见《论语章句集注·子罕第九》,原文为:“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⒃单扇截下题  如,“刍荛者”。见《孟子章句集注·梁惠王下》,全文如(12)承上题所引。
    ⒄上完下截题  如,“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见《论语章句集注。泰伯第八》原文为:“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平,民无能名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⒅上截下完题  如,“温听其言也厉”。见《论语章句集注;子张第十九》,原文为:“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⒆上全神下半面题  如。“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见《论语章句集注·先进第十一》原文为:“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⒇上偏下全题  如,“执礼皆雅言也”。见《沦语章句集注。述而第七》,原文为:“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1)上全下偏题  如,“子所雅言诗书”。见《论语章句集注·述而第七》,原文为:“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2)上下偏中全题  如,“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见《中庸章句集注。第二十章》全文如下:
    哀公问政。于口:“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大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
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3)两扇截上题  如“与命与仁”。见《论语章句集注‘子罕第九》原文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4)两扇参差截作题  如“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见《论语章句集注·宪问第十四》原文为;“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25)两扇分轻重题  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见《孟子章句集注·尽心上》,原文为:“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6)隔章无情截作题  如“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7)隔章有情截作题  如“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亦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亦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8)上下偏题  如“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见《孟子章句集注·公孙丑下》,全文如下;
    孟子谓蚳蛙曰 :“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即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29)上下两截题  如“俨然即之也”。见《论语章句集注·子张第十九》,原文为:“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30),滚作题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截作题  如,“夫子不答,南宫适出”。见《论语章句集注·宪问第十四》,原文为:“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2)半面题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论语章句集注·述而第七》,原文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半面滚作题  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见《论语章句集注·为政第二》原文为:“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4)上完下截中宜侧串题  如,“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见《论语章句集注·卫灵公第十五》,原文为:“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35)上完下截中宜消纳题  如,“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见《孟子章句集注·滕文公下》,全文如下: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道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36)—头两脚截作题  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见《论语章句集注‘季氏第十六》,原文为:“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37)两头一脚截作题  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见《论语章句集注·先进第十一》,全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8)承上截下题  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见《大学章句集注》,经文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39)截搭题  如,“其为人之本与,巧言令色”。见《论语章句集注。学而第—》,原文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05年1月13日上传中基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