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发今天《三门峡日报》和《吐鲁番日报》
(2024-01-17 16:09:20)
标签:
巩义河洛小小说文化 |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
距离腊八还有一星期,校姨就把熬腊八粥所需要的食材,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从超市蚂蚁搬家似的一样一样弄回来了。她盘算好了,今年要好好熬制一锅腊八粥让全家人享用。疫情三年,因种种原因,一家人愣是没能喝上腊八粥。
校姨只知道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有美好的寓意。她别的不知道,只知道有“早(红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的意思。这两天刷抖音,她才知道更多的缘由:一是应时应景。腊八节正值寒冬腊月之际,此时天气寒冷干燥,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来抵御寒冷,而腊八粥中的食材丰富多样且营养丰富,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同时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也能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二是寓意吉祥。腊八粥寓意着祈福求平安、敬老爱幼、感恩与分享等吉祥寓意。在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三是促进健康。腊八粥中的食材具有很好的滋补和食疗作用,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在腊八这一天喝上一碗腊八粥,既是对身体的滋补,也是对健康的期盼。
呵呵,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腊月初七这天傍晚,校姨做好晚饭,刚把熬制腊八粥的红豆、芸豆泡好,儿子巩兵打回来电话,说所里有事,晚上就不回来了。
校姨叹口气,啥也没说。巩兵是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有他自己的职责,半夜被电话叫走那是常事。自巩兵穿上警服那天起,她就已经习惯了。
巩兵的电话刚挂,女儿巩伟的电话跟着就来了,她说:“妈,今晚我临时值班,晚上就不回来了。”显然,潜台词就是,明早不能喝妈妈熬的腊八粥了。
校姨张了张嘴,没吭声。巩伟是市医院的护士,虽然没有疫情期间忙碌,到了冬天,甲流、乙流等兴风作浪,患者增多,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这时,刚进门的老伴老巩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她说:“近段国家级文明城市验收,要比往常早去半个小时……”老巩是环卫工人,平时五点到岗,提前半个小时就是四点半。
校姨没接老巩的话茬,只顾做手头的工作,她有点生气。她不憨不傻,老巩的后半句话还是能领悟到:明早的腊八粥不能在家喝了。
第二天早上,校姨本想起个五更,给老巩做腊八粥。谁知道,她一觉醒来,身边已经没有了老巩。她一下子没有做腊八粥的兴致,跟平素一样,在家吃饭的人多,她就有做饭的劲头,若就她一个人,到了饭点就凑乎,甚至不吃饭。她又一想,做腊八粥的食材都备好了,还是做吧,他们不吃自己吃。
想到这里,校姨就起来忙活了。
腊八粥即将做好的时候,手机不停地发出“滴滴滴”的提示音——是“温馨巩家人”微信群,不用说大家也明白,是校姨的亲友群。
老巩发来一张照片:环卫工人喝腊八粥的现场。现场有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给环卫工人盛粥。
校姨认出来了,那个志愿者是河洛读书会的姚会长。校姨虽不是读书会的成员,但她在那个群里,这一段跟着学《论语》。
巩伟发来一张自拍的照片,她在喝腊八粥,还发了语音:我们医院熬制了腊八粥,全院的人包括患者和家属都免费喝。
巩兵发的照片是在火车站广场,现场张扬着一条“一碗腊八粥
……
校姨下意识地吸了一口气,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她又使劲抽动了一下鼻子,那香味越来越芬芳,越来越馥郁——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熬制的腊八粥已经好了。她放下手机,盛了满满一保温桶腊八粥出了门——小区门口有两个值班的小保安,让他们尝尝自己做的腊八粥。她相信,自己熬制的腊八粥,除了香甜的味道,温暖的味道,一定还有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
选自《三门峡日报》2024年1月17日、《吐鲁番日报》2024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