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树》入选陕西2023学年中考模拟试卷

(2023-05-31 17:29:19)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小小说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幸福树》入选陕西2023学年中考模拟试卷
《幸福树》入选陕西2023学年中考模拟试卷

早上起来,花奶奶一眼就发现,院里的老榆树跟往常不一样,垂头丧气的,没有了精神,说得文雅一些,枯萎了;说更准确一点,死了。她颠着小碎步,走到老榆树跟前,抚摸着斑驳的树皮,凝望着打蔫的树叶,才明白过来这是真的,不是在梦中。她的心似乎要碎了,眼泪从眼眶里慢慢渗了出来,一滴,一滴,又一滴。人也仿佛跟抽了筋似的,没有一点力气,抱着树干慢慢秃噜到地上。

花奶奶养有一只小花狗。小家伙机灵着呢,围着花奶奶转了两圈,发现情形不对劲,便对着山下汪汪大叫,发疯了一般。

听到小花狗的叫声,村支书老贵觉察到了异常,慌慌张张进了山,及时把花奶奶送进了医院。

花奶奶嫁过来那年,老榆树就有几把粗了,树冠像怒放的花朵,遮天蔽日的。到了夏天,下面透不尽一缕阳光,凉爽着呢。除了冬天,其他几个时节都在树下吃饭。有时,花奶奶坐在树下纳鞋底,老头子靠着老榆树,半躺半坐,嘴里叼着旱烟袋,半天滋溜一口,很享受的样子。等到大栓出生,树下就热闹了。大栓三四岁的时候,爬上蹿下,麻溜得跟猴子似的。等到有了孙子小宝后,儿子媳妇怕摔着小宝,压根不让小宝爬树。嗨,老话咋说哩,孩子摔大不生灾,葫芦吊大把不歪。他们不懂得这个。

花奶奶知道“幸福”这个词后,便把老榆树唤作“幸福树”。她说,若不是这棵榆树,一家老小都是死几死的人了。

有一年大旱,庄稼一出苗就旱死了。春上,把榆钱(榆树花)捋下来,蒸着吃;到了夏天,榆树叶捋下来,熬汤的时候,下到锅里,汤也不稀了,还有菜吃;到了冬天,吃榆树皮。俗话讲,人怕没脸,树爬没皮。树没有了皮是要死掉了,害怕榆树死,割榆树皮的时候便剩下并拢两个指头那样宽窄。

那年夏天,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花奶奶一家几口就躲在榆树上,被繁茂的树叶遮挡得严严实实,算是躲过了一劫。

……

二十多年前,大栓和媳妇孙子都搬到镇上去了。花奶奶不愿下山,说在山上一辈子了,镇里住着不习惯。

大栓就没再强求,遂了娘的意。他知道,爹还在山里埋着,娘不愿意离开,还有老榆树,娘都舍不得。山里空气好,幽静,有个小院子,养鸡喂狗,接地气,很有家的气息。要不是山上不通电,大栓还真不想离开呢。

花奶奶住了几天的医院,精神大有好转。这天,大栓喂她吃了饭,然后打开手机让她看一张照片。

看到那张照片,花奶奶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是老家的小院,老榆树青枝绿叶的,难道跟那棵紫荆树一样,又返老还童了?县城孝义有棵紫荆树,传说好多年前,因为三个兄弟违背父亲遗言闹着分家,紫荆树一夜之间枯萎了,三兄弟有了悔悟之心,围着树痛哭,结果树又活了,满树紫荆花绽开。

大栓说:“娘,这是一棵光伏树。”

光伏树?花奶奶一脸的迷茫。

大栓赶忙解释说:“娘,瞧这棵树顶上面有几块太阳能板子,能把日头的光变成电。”

“电?”

“变出的电不但咱家能照明,用不完还能卖钱呢。到了夏天,下面照样可以凉快,可以避雨,可以听广播……”

花奶奶边点头边说:“现在的人真能,这是谁弄的?”

大栓说:“娘,十一科技搞,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

花奶奶瞅着树看了半天,想了想,说:“好是怪好……我是今天脱了鞋不知道明天还穿不穿的人了,弄这样的树不是浪费吗?”

大栓打断娘的话,说:“娘,您是老寿星,日子长着哩。”

花奶奶咧着嘴乐了。

大栓又说:“娘,老贵领着小宝他们到外地转了一圈,小宝有了想法,打算利用咱的石头窑开农家乐呢。”

“农家乐?”花奶奶又糊涂了。

大栓解释道:“就是开个农家菜饭馆,城里人喜欢这个。”

花奶奶盯着手机里的那棵树,喃喃地说:“孩子,这才是‘幸福树’!”说这话的时候,花奶奶的眼睛似乎被电点亮了,亮闪闪的。

 

(本文获“新能源杯”全国征文、摄影大赛优秀奖,入选2023学年陕西中考模拟试卷等)

 

阅读理解:

1.本文以花奶奶发现老榆树枯萎,花奶奶昏倒以及小花狗狂叫为开篇,有何用意?(4分)

2.文章第-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3.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她颠着小碎步,走到老榆树跟前,抚摸着斑驳的树皮,凝望着打蔫的树叶,才明白过来这是真的。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看到那张照片,花奶奶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是老家的小院,老榆树青枝绿叶的,难道跟那棵紫荆树一样,又返老还童了?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5.有人说,本文的主题和《植树的牧羊人》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各自的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 写出了花奶奶对老榆树的感情之深。小花狗的狂叫也为下文老贵发现花奶奶晕倒并得到救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花奶奶和老榆树之间发生的事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概括本段具体内容,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属于插叙。作用:写出了花奶奶与老榆树几十年相伴的过程。交代了老榆树对于花奶奶如此重要的原因。为下文花奶奶称老榆树为幸福树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答出插叙得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1分,答出任意四点得2分,共3分。只答模板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高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答题模板:概括了……内容。交代了……原因。主题情感层面。为下文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颠着”“走到”“抚摸”都是动作描写,“凝望”是神态描写,写出了花奶奶看见老榆树枯萎后的着急、伤心情态,表现出花奶奶对老榆树感情深厚,万般不舍之情。

2)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花奶奶看到对老家小院的“老榆树”“青枝绿叶”的情景,感到难以置信。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是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颠着”“走到”“抚摸”都是动作描写,“凝望”是神态描写,答出具体描写内容,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2)通过问号可知是反问的修辞。答题模板: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内容,表达……情感。

4.内容上,交代了花奶奶不愿意离开山上的原因。也强调了大栓因为山上没电才住到镇上。结构:承上:承接上文花奶奶不愿意下山住镇上的情节。启下:为下文老家院落“栽种”上光伏树做铺垫。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间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开启下文内容或推动情节发展。

5.本文记叙了花奶奶和老榆树之间的故事,特别是老榆树对花奶奶一家的帮助以及花奶奶对老榆树深情厚谊。《植树的牧羊人》主要写了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恶劣环境,大自然也给牧羊人丰厚的馈赠。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本文结尾写的光伏树,《植树的牧羊人》把土丘变成绿洲,都体现了人改造自然的结果。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对比、内容主旨理解。分别答出本文和《植树的牧羊人》的内容,主题理解上的趋同为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人改造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