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发《边疆文学》2023年第5期
(2023-05-01 18:05:50)
标签:
巩义文化小小说 |
分类: 社会小小说 |
短短三年时间,大林承包的靠山屯便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这在当地算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靠山屯的贫困是出了名的,兔子都不拉屎,麻雀都不垒窝,想想有多穷。三年前,县里要求驻村干部包干脱贫,先后安排了几个人,都以种种理由推脱了,大林却主动请缨,自告奋勇要到靠山屯去。当时,不只是县领导心里没有底,还有不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呢。没想到,真的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牛皮真不是吹的,火车真不是推的。
作为当地媒体记者,我奉命去采访大林。
“当时您的信心是怎么来的?”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大林笑着摇摇头,说:“老实讲,起初我心里也没底,自己又没三头六臂,只是想替领导解解围,心说即便靠山屯脱不了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组织上也不会为难我。”
看得出大林是个健谈的人,即便我不提问,他肯定会说出有价值的东西。他继续说道:“是靠山屯父老乡亲的见面礼打动了我,我才下定决心,即使自己脱一层皮也要让靠山屯脱贫。”
“什么见面礼?”我忍不住打断他的话。
接下来,大林侃侃而谈。
大林到的那天是正月初四。春节假期还没过完。当时,城乡公交还不正常,他花200元打的来到靠山屯。之前跟村支书老贵通了电话,老贵给发了位置,手机里指的路,出租车司机才没费周折,直奔目的地。大林以为只有老贵一个人在村口等他。没想到,全村男女老少,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娃娃,都在村口等着他。老贵他们准备了一个简易的轿子,说是要抬着大林进村。大林以为他们担心自己不会走山路,说什么也不肯坐。老贵说:“这是靠山屯的待客之道,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必须坐。”纠缠再三,没有办法,反正抬轿子的是三四个壮年小伙,大林也就坐上了。轿子在前面走,众人跟在后边,前呼后拥的还有鼓乐班,“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很是热闹。走到每家门口,各家准备好的礼品送给大林。说是礼品,都是核桃啊、红枣啊、花生啊之类的山货。大林不好意思拿,关键是也没地方装啊。旁边的老贵好像知道大林的窘迫,忙替他解围,悄声对他说:“你分给大伙儿嘛。”大林也就借花献佛,把收来的山货分给围观的村民们,被分到山货的村民们也都很高兴,一个个好像捡到金元宝似的。直到每家每户都转完,最后才被村民抬到老贵家。村委会设施简陋,大林的饮食起居便安排在老贵家。
“这个见面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吗?”我打断大林的话,不以为然地说。
大林说:“我起初也跟你有一样的想法。大约四天后,我在老贵家翻阅当地的志书,才知道我享受的是特殊的礼遇,我是被他们当做了‘神’。”
“‘神’?”我一时也给弄糊涂了。
大林继续给我讲述。
大林从志书上看到,当地有一个习俗,腊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给玉皇大帝述职,禀报人间的善与恶。因此,家家户户在祭灶的时候,都要献上芝麻糖,粘住他的嘴,防止他老人家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等到了来年的正月初四,灶王爷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所以说,迎神的日子也非常重要,必须谨慎,不得草率。到了迎神这一天,人们在山神庙举行一场请神仪式,当然,除了灶王爷,还有山神爷、火神爷、龙王爷等各路神仙。村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猪肉、年糕、豆腐、瓜果等供品,到庙中烧香、磕头祭拜,希望众神保佑靠山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然后人们将庙里供奉的神像抬出来,依次走过各家门口,各家则拿出准备好的供品献给众神,再分发左邻右舍,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就是希望神灵在村里留下福泽,保佑一方水土。
我似乎知道了答案。
大林说:“老贵对我说,他们迎神迎了几百年,村里还是妮儿穿她娘的鞋,老样子。所以,当我作为扶贫干部下派到靠山屯时,他们认定我就是‘神’,能给他们带来福祉的‘神’!”
我感慨地点点头:“被村民当做了‘神’,没有三头六臂也得拼命。”
“谁说不是呢?不过,要说真正的‘神’,不是我,是共产党!”大林佛似的笑了。
选自《边疆文学》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