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入选安徽省名校2023届试卷
(2023-01-05 19:34:08)
标签:
巩义河洛小小说文化 |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
安徽省高中名校202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首先要讲讲阐释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释学是有关理解和解释的学问,这是西方对阐释学的定义。
其实在中国和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本解释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学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
对古希腊传统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在中国其实也是这样。从传统学术来看,儒家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
想。
隋唐佛学也是如此。汉译佛经最早的解释方法“格义”,把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对,有点像比
人比较少,太学者化。
我们要讲的是文学阐释。在中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诗文选本、评点本,有各种各样的诗话,有各种各样
的笔记,对中国文学有很多精彩的解释。我们这门课就是希望大家从现代学术的立场,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去重
新观照中国古典文学,重新观照中国古代的文学阐释传统。在中国,经学、玄学、佛学、礼学、考据学等无一
理论对于我们如何选择一种学术的方法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周裕锴《<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导论》)
材料:
中国古典诗歌解释传统源远流长,从先秦《诗经》到清代的注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
一种互动的关系。
(摘编自周裕锴《中国古典诗歌的文本类型与阐释策略》)
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对《圣经》的理解与解释是西方阐释学的滥觞,同时也是西方一种正宗的阐释学传统。
B.
C.我们可以把对中国古代的各种诗文选本、评点本、诗话、笔记等中的文学解释称为文学阐释。
D.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与诗歌阐释的观念和方法有所交集,其对诗人的创作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阐释学是对有关文学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它是阐释学众多子学科中的一门。
B.对经典文本重新阐释能形成新的思想,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研究即是阐释”。
C.在经学的历史发展中,乾嘉学派和宋学学派的对立,是缘于对儒家经典文本的不同解释。
D.诗歌文本类型与阐释策略存在着互动关系,我们只有掌握了这种关系,才能阐释理解诗歌。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人类学术的发展即是阐释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西方阐释学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B.
C.
D.材料二中,中国诗歌阐释策略的选择只与其对应的客观文本类型密切相关,与阐释者对其文本类型的认知
无关。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在现阶段学习中,我们高中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特别在语文学习中,认为只要读一读、记-记即可。
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谈谈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经典文章的理解和解释有哪些意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
侯发山
在乱世,习武的人不在少数。说得高雅一点儿,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说得俗一点儿,是为了能够保护自已,
便结伴来到了温县陈家沟。
“上至能能,下至哼哼,大人小孩,都会扑腾”“喝了陈家沟的水,都会翘翘腿”……这些都是从陈家沟流
传出来的顺口溜,可见陈家沟人习武成风,民间诞生了不少太极高手。陈长兴便是其中一个。陈长兴,字云亭,
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甚父陈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陈长兴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
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
无论看戏还是赶会,站立于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双脚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
自从陈长兴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规,收下“偷拳”的杨露禅为徒后,上门拜师学艺的蜂拥而至。
康小勇和周明有幸成为陈长兴的徒弟。陈长兴教他们的是太极拳之老架,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
无穷之力,真是“劲牵四两动千斤,变化神奇后制人。掌扫狂风驱虎豹,拳击霹雳震乾坤”。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年期满,康小勇和周明辞别师父,回到了巩县。
邙山头上盘踞着一股土匪,头目唤作“座山虎”,去周二爷家滋扰了两次。第一次,周明施展拳脚,
学费了。
后来,康小勇上了邙山,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招数,居然收编了“座山虎”,壮大了康家的团练。为此,官府
兴让康小勇吃了偏食,把自己的绝招传授给了康小勇,如若不然,
周二爷便乘船过黄河来到陈家沟,找陈长兴问罪。
陈长兴听了周二爷的一番诉说,捻着胡须,呵呵一笑,说:
一件小事。”
“悉听尊便,周某洗耳恭听。”周二爷心气难平,满不在乎地说。
家庄园……
周二爷打断陈长兴的话,说:
陈长兴没有接周二爷的话茬,继续说道:
小勇把小乞丐背回来后,又坚持出去跑完十里路才回来。从那天起,老夫就相信,小勇这样的孩子能干大事。”
“所以您就把绝招教给了他?”
“老夫对徒弟们都是一样看待,也从来没有留一手。”陈长兴摇摇头说。
“康小勇为何能制服‘座山虎’?明摆着是他比周明技高一筹嘛。”周二爷不服气地说。
“学艺先学德,做人德为先。德有多高,艺有多深。”说罢,陈长兴意味深长地看了周二爷一眼。
周二爷听罢,脸红了一下,似乎还想辩驳。陈长兴接着说道:
后来自己走了,上了邙山,跟着‘座山虎’混饭吃。第一次去周家抢劫,就让周明把腿给打折了。”
“活该!”周二爷愤愤不平地说。
陈长兴说:
匪有些是良民出身,被逼无奈才占山为玉、打家劫舍的。”
“就应该把他们千刀万剐!”说这话的时候,周二爷咬牙切齿。
于扶起多少人。”陈长兴轻轻叹了口气,像是说给周二爷,又像是自言自语。
(选自《天池》2022年第11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的习武风俗介绍,交代了康小勇和周明习武的原因,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B.
C.
D.陈长兴质问康小勇收留背回小乞丐,因为此人毕竟来路不明,贸然收留不够妥当。
7.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周明这一人物强烈的反差对比和陪衬,突出了康小勇“善”与“美”的鲜明形象,使主题更加
突出,故事情节更为摇曳多姿,文章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B.
招式变化神奇,暗含无穷之力,为后文周明勇斗土匪埋下伏笔。
C.
从“小”的形象和故事里,写出了深邃隽永的意义。
D.读有能量的小说,心里像透进一束光。小说写了时代苦难,但不让人绝望;写了地方风物,但并不狭窄;
写了美好人情,但并不做作,文字不冷,有着温暖的色调。
8.小说中关于小乞丐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蒙太奇是一种电影的镜头组合手法,将时空予以分解组合,是电影中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说中多处
使用蒙太奇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该手法在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方面的运用及效果。(6分)
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姜武。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
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部感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戒君将若之何然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
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
而赋:
君子曰:
(节选自《春秋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
民心
B.
民心
C.
民心
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
民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同。
B.
事》)i
C.
师》)中加点的“封”含义相同。
D.
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姜氏任性偏心。坐庄公难产,就视若仇人;喜欢共叔段,就想废长立幼,帮共叔段夺权,
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对于共叔段的种种僭越之举,大夫祭仲曾经告诫过庄公,危险一步一步在逼近,但是庄公始终无为,没有采
取什么防范措施,只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C.颍考叔善于劝谏.不正面直接提意见,而是用行动使庄公心动情发。庄公说的“黄泉”,是比喻义,指的是
“死”,颍考叔则用本义,说是“地下泉水”,这样就不会违背誓言了。
D.在颍考叔和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依照颍考叔的做法“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这一事件体现出
颍考叔孝亲的大爱,符合儒家思想,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4.你认为原文中的庄公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贫
秦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2。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投靠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
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陋户,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因为贫穷,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
B.
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
C.
口;却也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D.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
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1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孔子在《论语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若虚在《春江花月
(3)生死的问题是人类永恒之问,古代的诗人在诗词中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如“
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中国有句话叫“尺水兴波”,就是“思尺应须论万里”的意思,指的是短篇小说叙述上的“由小见大”。就这
了。
时间都因无有,所以无限。国画更加明显,不但花木无根,群山都可以不落地。画家把构图构思,直接叫作“布白”。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什么“计白当黑”“字在字外”,也就是音响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空白究竟有些
字触发了感情,感情引到一个缺口,缺口外边是空白。到此什么也不管了,任凭读者去海阔天空,鱼跃鸟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0.
鸟飞。”下列诗歌中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是(3分)
A.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B.
C.
闻?(林逋《宿洞霄宫》)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上海举办。中国经济的持久魅力正通过这个开放共享、互利
共赢的重要平台,吸引着不少欧洲企业竞相参展。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借助新能源赛道,中国汽车产业正实现“换道超车”
技的趋势,必须在中国发展。”
本届进博会上.知名企业西门子将宣布其数字商业平台正式落地中国市场,并携手中国伙伴共建产品核足迹可
示,企业再次参加进博会,正是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可为跨国企业提供增长动能。
连续第五年参展的宜家今年将推出多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亚洲首发”家居:
现长期、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并面向未来持续投资。”
21.文中欧洲参展企业认为中国经济的持久魅力来自哪些方面,请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加以概括,每个短语不超
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分)
四、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玉在椟中求善价
——曹雪芹《红楼梦》
此对联意思是:美玉放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匣中寻找机缘高飞。贾雨村以“美玉”“宝钗”
自比,等待时机来施展抱负。每个人都想发挥自己的价值,先将自身打造为“美玉”“宝钗”,机遇才会在不
经意间如期而至,也才能抓得住。
材料二: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
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过去十年,我们铸就了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赢得了令人惊叹的大国荣光。未来十年,必定是挑战与机遇
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为即将毕业的新时代青年,你正处于人生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
材料,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解析】偷换概念,影响“诗人的创作取向”的是“诗歌阐释观念和方法”。
2.
【解析】把究分条件当作必要条件。“掌握了这种关系”不能推理“才能阐释理解诗歌”,掌握其他阐释方法也能理解
诗歌。
3.
【解析】A项中与西方发展是一样的,B项“一定”概括绝对,D项“与阐释者认知”有关。
4.【答案】文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由一般到具体的思路。
先给阐释学下定义,接着从西方和中国两个方面论述阐释学的意义和目的,其中西方和中国是并列结构,中国经学与
佛学也是并列结构,最后讲述文学阐释的意义。(每点2分,共4分。)
5.【答案】能了解学习到前人的见解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知识水平;了解掌握一些阐释学理论,在从事学术研究、
新探究能力。(每点2分,共4分。答到两点即满分,如有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
【解析】A项“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错。C项“要强”错,应为“嫉贤妒能,心胸狭窄”。D项只是对康小勇心性的考察。
7.
【解析】B项为后文勇斗土匪做了铺垫
8.
分。如有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
给分。)
10.
【解析】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
生民心。
11.
【解析】两个“贰”词性不同,含义不同。前一个“贰”名词:代指“两属的边邑”,后一个“贰”动词,是“三心二意”的意思。
B项两句中的“诸”;前一个“诸”相当于“之于”,后一个“诸”相当于“之乎”。C项两句中的“封”都是“疆界”的意思。D
项两句中的“锡”,通假字,通“赐”,“赐给”的意患。
12.
【解析】“但是庄公始终无为,没有采取什么防范措施”说法错误,庄公老谋深算,欲擒故纵。时机一旦成熟,庄公则先发
制人, 一举把共叔段赶出郑国,绝除后患。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
【解析】“何厌之有”“为之所”“滋蔓”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答案】(2)您有什么担心的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到)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解析】“患”“阙”“隧”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
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郑庄公胸有城府、老谋深算,主要表现在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
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他是有意养成共叔
段的恶性,
15.
【解析】“虽不敢在人前夸口”错误。贫女自恃的正是自己有一双巧手,针线活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
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16.
不遇、寄人篱下的辛酸之情。还寄寓着封建社会寒士怀才不遇、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之情。(6分,每点2分。)
1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句1分,共6分。其中第(3)题,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19.
具体,形象地表现了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的文体特征。(1分)
20.【答案】B(3分)
【解析】A项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又想象梅花开满关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
游子的客情相得益彰,各有所致。
21.
6分。)
22.
【解析】“连续第五年”不合逻辑,可删除“第”;“推出”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家居”后加上“产品”。(每处1分,共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