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木心先生说:“我黑夜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觉得有两个人在我身边,一个举着蜡烛,一个吹着笛子。”我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这尊爱的雕塑,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侯发山这组抗洪主题的小小说,竖起了一组写满大爱的精神雕塑,照亮了洪水肆虐风雨如晦的世界,也照亮并温暖着读者的心房。
同一主题同一题材的小小说不好写,写成一组就更难了。容易给人这样的感觉:叠床架屋,失去新奇感,失去味道。这组小小说越读越有味,多视角多层次地呈现时代画卷,揭示任何艰险都摧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这一主旨。恩格斯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作家在这里塑造了“人民”这样一组英雄的群像雕塑,彰显了中国力量和充满大爱的民族精神传承。
《春风十里》写得诗意淋漓,作家独辟蹊径,抽丝剥茧。沿着会计做工资表的怀疑,铲车司机的疑虑,埋下伏笔。开始,还以为这一定是一个贪腐成性的经理呢。借助经理的叙述,叙述了身着“春风十里”衬衫的避雨青年,面对两辆满载旅客的大巴车被山洪冲走的危险,连线打火发动公司的铲车,两个多小时,让七十多名乘客脱险的事迹。铲车司机感动得连自己的六千元工资也不要了,要捐给救灾的英雄。后来,虽然找到了“春风十里”这名司机,他还是轻松地拒绝了两万元的奖励。作家的良知,英雄的良知,人民的良知,在这个世界坚不可摧地树立起来了。
《不是失约》的主人公是一个理发的个体业主,又是民间救灾团队的志愿者。尽管客户满满,客服预约,还是随着团队奔赴郑州救灾。这篇小说是从一个客户的视角去呈现的,就一点儿也不俗了。客户是一个高端文化开发商,尽管生意繁忙,又效益亏损严重。她还是激动地微信转账两千元给救灾英雄,让他一路上买点吃的。当然,救灾的人们在河南吃用是免费的。这就在个体英雄的后面,凸显了人民这样一个大背景。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超级英雄》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呈现的。孩子看电视“奥特曼”,玩手机看抖音视频,一组组抗洪救灾画面感动着孩子,激励着孩子,誓做一个像抗洪英雄一样的“奥特曼”。
三篇小说都有各自独特的视角与呈现方式,引人入胜。选材丰富,信息含量大。多层面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救灾英形是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架桥,电路维修,电信网络,救助受灾群众,送食品,安置受灾群众等等。文中人物各层次的,小孩,个体户,职员,干部,专业人员等等,彰显了社会化的高度文明,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雕塑,彰显了国家力量和人民精神。
后一篇: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