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颂歌》连载之三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小小说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真善美的颂歌》连载之三
——侯发山微型小说集《爱的礼物》浅析
(一)主题——真善美的颂歌
微型小说集《爱的礼物》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作品从生活的不同方面取材,立意、架构扬善贬恶,讽贪讽虐,尤其是弘扬了人性的纯真、善良和美丽。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纯真
说到“纯真”,我们总能想到小孩子的天真,他们的不谙世事,让他们有蓝天般澄净的心灵,他们简单、勇敢、善良,就像是生活中的天使。但是在侯发山的笔下,人性的纯真并不表现在小孩子的天真善良,而是乡里人淳朴勇敢的真性情。微型小说《手机》写的是,在回乡的客车上,乘客当中,有穿着时髦的青年小伙,有红光满面大腹便便的秃顶男人,有打扮新潮的时髦女郎,有抱着书包的中学生,还有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乡下汉子。可是,当青春亮丽的姑娘被光头青年猥亵发出大声求助时,这些穿着光鲜亮丽的城里人都装作睡着,无人向她伸出援手。只有那位土里土气、蓬头垢面的乡下汉子勇敢地站了出来,尽管被刀威胁、拳打脚踢,还是没有退缩,以致最后被捅了一刀,流血过多而死亡。人性的纯真经常和善良放在一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纯真善良,容易随着见识的增长,被五光十色、庸俗腐败的社会所改变,变得庸俗怕事、自私自利。《手机》中的城里人便是这类人的代表,也许他们在生活的奔波中丢失了这样一份“纯真”,在看到乡下汉子用生命在帮助受害的靓丽姑娘时,他们受到震撼,让他们原有的纯真拨开厚重的尘埃,重新发出光芒,齐心合力制服了两个猥亵女孩的男子。侯发山以这样一位士气十足的乡下汉子为代表,把未被污染的淳朴勇敢的乡下人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动的同时,开始试着去找回这样的纯真性情。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老人家摔倒了,很多人不敢扶,不是他们并不善良了,不想去扶,而是害怕如果扶起而被诬陷,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可怜的残疾人士街边乞讨,很多人并没有伸出援手,并不是他们不同情,而是害怕这又是一个骗局。所见所闻多了,把现在人原有的纯真都密封起来,他们很多时候不能随心,怕因此而受到伤害。侯发山的《手机》就用这样一个类似的时间,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结:只有人人都葆有这样的一份纯真,众志成城,才会少一点伤害。
2.
我们经常把“好人”当做善良之人。但是这个“好”该如何定义,我们却很难道明。侯发山的《爱的礼物》把善良用文字描写出来。善良在《爱的礼物》里,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善行,是信守承诺的坚持,是不乘人之危而雪中送炭的行为,是为他人着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方丈全明》中,全明是个循规蹈矩的和尚,他作为方丈,严守寺中规矩,严禁香客们在寺庙中喧哗打闹,以免亵渎神明。他对佛有很虔诚的信仰,在遵照寺庙规矩中得罪了不少人。可是,在一场大地震中,由于镇妇幼保健院的房子岌岌可危,只能请求方丈全明,把孕妇转移到震后平安无事的寺庙内。寺庙内的和尚都反对,因为寺庙是佛家清静之地,如果产妇在寺庙生产则是亵渎神灵。唯独方丈全明义无反顾地同意把孕妇迅速转移进庙,并帮忙产妇生产,甚至在发现寺庙内容纳不进后来送到的孕妇时,全明做出把大雄宝殿的佛像移出寺庙的决定,让孕妇住进庙里。一个有信仰又严守规矩的方丈,就连生计干部都亲自出马,请求他同意让两个计划外生产并给他1万块钱的“两全其美”的事,他都拒绝了,却冒着触犯佛祖的危险,把地震后无处可去的孕妇安排到寺内生产。面对同样性质的事情——为孕妇的生产提供场所,方丈全明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凸显了全明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善良。这是侯发山笔下的善良。
在《爱的礼物》里,善良的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方丈全明,还有感染了乙肝、天天把喝汤的碗都一并买走的周瑜(《周瑜买碗》);有为资助穷人家的女儿梅花上大学买走不值一钱的瓷罐——“唐三彩”的康乡长(《唐三彩》);还有在对手遇到困难时,帮助竞争对手修好他们的大船,避免他们失掉重要的“左膀右臂”的康百万(《康百万》)。这些人物都是侯发山微型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为我们所感动,也启示我们怎么做人。
(未完待续)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纵论》,2018年11月,龙钢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