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达:起于故事终于思考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在杜甫的故乡谈文学,感觉自己很渺小,谈什么都没分量。杜甫就像一座高山,耸立在我们面前,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让我们仰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也感受了巩义强大的文学创作阵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首先来谈谈小说,小说是创作者最自由的一个艺术空间。但有人往往以为小说就是故事精彩,这是不对的。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清晰。小说应该是“起于故事、终于思考”,一部小说故事只是一条引线,给人留下思考,则是哲学思想的精华。小说创作中,最主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物,一部中篇最多塑造三个人物即可。文学届对小说有一个评判标准:谁能给文学画廊里增添一个新的人物,就是成功。比如《白鹿原》里的白嘉轩,他一生热爱土地,恭敬桑梓,坚守耕读传家,但也有封闭落后的一面,身上优点缺点都有,偏偏是这样一个人物,正是中国一代农人的代表。这个人物是非常成功的。因此说,文学的高度不是由题材决定,而是由人物来确定。文学语言也很重要,文学最不能重复自己,一万字的文章中,一个成语不能用两次。创作时要观察事物的阳面也要观察阴面,要拥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转化能力。有人说,艺术永远是精英的世界,想当作家的人,首先要懂哲学,他的理想必须是远大的,不崇拜名人。应该说,90%的作家用聪明才智来写作,不是用生命。小说以细节为单元,每一个细节就是你聪明才智的精华所在。忧愤出精品,这“忧愤”就是文学家要时刻关注的当下,对当下社会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愤,这是每们文人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可以树立这么一个理念:为社会责任、为理想抱负而写作。
再来谈谈散文写作。散文是以语言为单元的。我写过一篇散文,也是写奶奶的。我曾写道:“陵园的大门永远开着,但是没有人能主动走进去。”这里面有哲学思维,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写着主观。散文里必须得有“我”,这个“我”是引发情感互动的枢纽。散文作者的经历非常重要,庸俗的现实不可能实现一个人的理想。一个理性的社会有三个阶层组成:政治阶层,工商阶层,士人阶层,士人就是文人。文人如牛虻,专门给社会提意见。三个阶层相辅相成,所以文人一定要创作反映当下政治层面的东西,脑子里必须有哲学思想。一般应该是这么一个层次,政治层次→社会层次→道德层次→哲学层次。此外,我也想提醒文友们,文学创作最不忌讳手低眼高, 要把眼光放的高远一点。当代作家毕飞宇曾谈过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成名前,他多次向各刊物投稿,均是落榜。后来,他把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篇投到了某刊物,谁知道竟然中了,从此走向成功。迟子建也有类似的经历。每一位成名作家的背后都有着自己艰辛的一段历程,只要不放弃对自己的提高磨炼,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