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发《东方剑》2019年第9期
(2019-09-16 07:14:15)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 |
分类: 爱情小小说 |
杨梅是在那次画展上认识隋军的。
举办个人画展,杨梅有着多重的考虑。自己出道多年,并没举办过个展,是骡子是马,想拉出来溜溜,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以便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有一个原因,她想趁此机会找到另一半。她三十好几了,出来进去跟影子相伴,不是说她挑剔,而是没有对眼的。
画展举办得相当成功,业界好评如潮,被誉为当年画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画展上展出的近百幅作品,几乎被抢购一空。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士分析后给出两个原因,一个是杨梅的题材好。杨梅不画别的,专画梅花。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冽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花除了其傲骨坚韧的品性,还有迎春报春的希望之意,作品雅致,可以当做礼品赠与友人、长辈、领导,也可悬挂于家中客厅调节风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画家本人,即杨梅长得俊,有冷艳的别称,还是朵含苞待放的花。
杨梅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这位分析人士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在画展上,一位企业界的成功人士花30万购买了杨梅的《喜上眉梢》。该作品以梅花为题材,画中以“没骨法”画枝干,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老干新枝,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把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品质都展现出来。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枝干上有两只相对而立的小喜鹊,似在偶偶私语,谈情说爱。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寓意深远,十分贴题。
有记者问他原因。他说他喜欢梅花。记者再三追问,他红着脸,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再也说不出别的什么来。
还有一个富二代,一下子购买了二十幅。
杨梅心里清楚,这类人除了有钱,别的还真没有。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炫富的机会,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喜欢她。
果不其然,画展过后没多久,就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向杨梅表达了爱慕之意,其中就有斥资30万购画的企业家和买了二十幅作品的富二代。
杨梅说,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
这句话答非所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拒之门外了。
在那次画展上,杨梅的作品里有一幅《墨梅》,唯一的一幅。因为要迎合市场,这种单一的色调少有人喜欢。这幅《墨梅》是用淡墨画的。搞绘画的人都知道,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即清墨、淡墨、浓墨、焦墨。在这幅作品中,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而成。
在这幅作品前,一个年轻人驻足良久,最后依照1000元的标价买下了。几乎是下意识地,杨梅撇开围观的同行和记者走了过去,与之攀谈起来。从交流中得知,年轻人叫隋军,在本市审计局上班。
杨梅问:“隋先生,您为什么购买这幅作品?”
“还有吗?”杨梅一脸笑意,如绽开的梅花。老实讲,这幅作品也是她的得意之作。她曾暗想,谁能读懂她这幅作品,便可引为知己。
“还有就是色调单纯,黑是黑,白是白,黑白分明。”
看到隋军一脸的痞子劲,杨梅隐隐有些失望,不甘心地又问道:“您打算收藏还是送人?”
“送人,送给我的领导。”
又是一个溜须拍马之人!杨梅心里“咯噔”一下,彻底失望了。
两年后,市里举办廉洁公仆评选,市审计局的局长榜上有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隋军,是他送我一幅《墨梅》。梅花画得固然好,难得的是他在画上题了两句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电视里熟悉的《墨梅》,杨梅眼泪哗哗的,似有天大的委屈。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叶点评:
小说的主旨是赞美廉洁,却从儿女私情的幽微处入笔。作者侯发山先生显然明白,文学作品的主题无论多么高尚宏大,能够打动温热的人心都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而打动人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书写个体情感,个体情感中最能引人共鸣的就是爱情。女主人公的叙述视角也实现了故事层面的曲,这种视角看似狭窄,却也有优势,虽然无法像上帝那样高高在上全知全能,却让读者宛如跟随着一个人的引导进入了一座园林中,回廊小桥,芭蕉粉墙,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何况这个引导人还是那样一个女人呢?更让这个参观园林的过程多了一份细腻与温婉。《墨梅》的题目当然也有曲的意蕴,和内文密切呼应,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