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瓦坛》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019-07-27 22:18:47)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康百万

分类: 生活点滴

花瓦坛

侯发山

咸丰当皇帝那会儿,巩县城有两家钱庄,一家是周二爷开的,一家是康百万开的。“钱庄” 类似现在的银行,或贷,或存。那时候,官办的不多,一般都是有实力的商人开办。由于周家起步早,康家的生意便有点冷清。周二爷心里跟喝了蜜一样得劲,心说不出几年,康家的钱庄就得倒闭。没想到,一个“花瓦坛”改变了两家钱庄的命运。

话说这一天,周家的钱庄走进一位村姑。村姑抱着一个瓦坛,就是过去农村用来盛米面的,比瓦罐大多了,若瓦罐是孙子辈,瓦坛就是爷字辈。瓦坛不同于瓷器,是用陶土做的,通气性好,吸附性强,但容易裂纹。凡是家里有瓦坛的,没有不用纸糊的。村姑抱的这个瓦坛就糊得里三层外三层,几乎看不出本色了。

当时,周二爷也在钱庄。他以为村姑的瓦坛里装的都是银子,探头一看,空荡荡的,不免有些失望:“这里是存钱的,不是收破烂的。”

村姑说:“俺是来取钱的。”

周二爷把手一伸,说:“契券呢?”契券就是存钱时钱庄开出的票据。

闻听此话,村姑眼里的泪噗噜噜掉下来。众人劝说半天,村姑止住哭,道出了原委:两天前,她发现瓦坛有裂纹,找不到纸糊,发现抽屉里有一沓纸,顺手糊在瓦坛上,还生怕不结实,顺着裂纹,里也糊,外也糊,里三层,外三层,把那沓纸全糊上了。昨天在外地给人撑船的丈夫回来,她才知道糊到瓦坛上的是家里十几年的积蓄——丈夫在周家钱庄存钱的“契券”,总共二十六两银子。在当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丈夫一生气,离家出走了。村姑本想寻个短见,牵挂两岁的儿子,想死也不敢死,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钱庄碰运气。

周二爷走上前,仔细看了看瓦坛,隐约可以看出是“契券”,但字已经十分模糊了。没等他说话,钱庄的活计说:“这哪行,契券即使能揭下来,字迹已经认不出来了,怎么知道是不是我们钱庄的?你到底存的是不是二十六两?”

村姑说:“大牛说了,就是存到周家钱庄的,就是二十六两。”大牛是村姑的丈夫,李姓。

没有契券,不给兑付,到天边都说得过去。看到围观的人也都一脸失望无可奈何的样子,周二爷心里有了底,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对村姑说:“我也很同情你,但规矩就是规矩,自认倒霉吧。”

村姑知道无望,又呜嗬呜嗬哭啼起来。

恰巧康百万路过周家钱庄,看到里边吵吵嚷嚷的,便踱步进来。

得知原委,康百万说:“周掌柜,钱庄应该有原始记录,可以查查吗。”

这话在理,那些围观看热闹的人也都随声附和。

周二爷再说拒绝就显得有点赖皮了,只好让伙计去查账。谁知道,查来查去,根本没“李大牛”这个名字。

“不可能,不可能。”村姑又哭起来。

这一回,周二爷说话也硬气了:“你若不服,可以到县衙告吗。”然后,他双手一抱拳:“康掌柜,诸位乡亲,大伙儿都看到了,周某店小利薄,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实在是爱莫能助啊。”大家都听出来了,周二爷的潜台词就是这位村妇是来敲诈他的。

康百万抱起瓦坛对村妇说:“老乡,可能你记错了,说不定大牛是把钱存到康家的,走,康家钱庄给你支取。”

村姑愣怔半天才明白过来,使劲摇着头,说:“俺家男人说得清清楚楚,是周家钱庄的,不是康家钱庄。”

接下来,康百万劝说半天,村姑才半信半疑。就这样,康百万收了那个瓦坛,按照村姑说的数目,连本带息给支付了。

自从有了“花瓦坛”,康家钱庄的生意从此有了起色,周家钱庄的生意渐渐淡了,不到三年就关了门。据周家钱庄记账的先生后来讲,钱庄关门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张花妞”的,存的十几笔钱没有认领,总数二十六两银子。

张花妞就是那位村姑的名字。她不知道,当年丈夫是以她的名义存下的。

康百万把“花瓦坛”放在康家钱庄的显眼位置,凡是进店的顾客都会从伙计嘴里听到这个故事。

(原载《洛神》2018年第4《小小说月刊》201811期(上)、《意林》2019年第1期转载转载。选入浙江金华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等)

 

阅读理解:

1. 本文的主要人物除了周二爷,还有谁?本文的起因是什么?(4

2. 下列哪句对小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他句是否可以删除?请简要分析。(2分)

 甲:周二爷再说拒绝就显得有点赖皮了,只好让伙计去查账。谁知道,查来查去,根本没“李大牛”这个名字。

乙:看到围观的人也都一脸失望无可奈何的样子,周二爷心里有了底,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对村姑说:“我也很同情你,但规矩就是规矩,自认倒霉吧。”

     丙:康百万抱起瓦坛对村妇说:“老乡,可能你记错了,说不定大牛是把钱存到康家的,走,康家钱庄给你支取。”

 丁:康百万把“花瓦坛”放在康家钱庄的显眼位置,凡是进店的顾客都会从伙计嘴里听到这个故事。

     戊:村姑愣怔半天才明白过来,使劲摇着头,说:“俺家男人说得清清楚楚,是周家钱庄的,不是康家钱庄。”

3.简要叙述本文的故事梗概。村姑到周家钱庄兑钱时,周二爷未开口,其钱庄的伙计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改为陈述语气好不好?4分)

4.结合文本试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康百万(1分)张花妞(1分)存钱的契券被当作普通纸糊在瓦坛上无法辨认字迹如何兑付。(2分)

2.乙句。这一句和文末周家钱庄反而倒闭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很好地突出正是周二爷的为人和性情才导致了钱庄的倒闭,这样写既有讽刺效果,也突出了中心思想。(或戊句。这一句是康百万得知原委的原因,正因为有这一原因,才使康百万抓住了机遇、赢得了人心,才扭转了生意。有了这一句,文章的行文才自然流畅)(其他几句相对来说作用小点,但如刊出的版面允许,也还是不删去的好,如选其他几句,言之成理也可以得 1 分)

3.村姑本身是一个淳朴的人,她家在周家钱庄确实存了钱,而且也有契券,虽然被撕了而且难以辨认字迹。又恰巧遇到周家钱庄竞争对手康百万,得知原委的康百万抓住了这次赢得客户信任的难得的机会,好运气就降临到村姑的身上了。(从村姑、康百万角度来分析各得 1 分)

不好。周家钱庄的伙计没等掌柜的说话就抢过话头,而且连用了 3个问句,语气咄咄逼人, 这些问句突出表现了伙计对待客户的恶劣态度,而且就是从掌柜周二爷对待客户的态度中学来并养成的。如改为陈述语气来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4.如本文中围观的人也都一脸失望无可奈何的样子那些围观看热闹的人也都随声附和都推动了周二爷下一步行动,同时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围观的人才使花瓦坛的故事及两家钱庄对待客户不同的态度被更多人知晓,从而使两家钱庄往后的发展截然不同。如《孔乙己》中那些柜外取笑取乐孔乙己的酒客也推进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民众的精神状态,从而更深刻地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样看来,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围观者在小说中既能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能起进一步深化中心的作用。(结合本文的点分析各 1分,结合《孔乙己》或《变色龙》的分析 1分,小结围观者的作用 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