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桃花源》发今日郑州日报副刊

(2018-01-17 07:10:34)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分类: 散文

在上初中的时候,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桃花源”不但有景色怡人的小桥流水,更是一个充满安宁祥和、自由平等的小天地。我想,在过去的年代,不仅是陶渊明,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向往,向往这个世外桃源。一直以来,“桃花源”成为我心中的结,幻想着有一天走进这个世界一探究竟。

201612月,我应邀到湖南常德参加第四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我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常德武陵桃园县,《桃花源记》中的主人公就是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会议之前,我就约了当地文友谢桂林去桃花源看一看。会议报道的当天,谢兄就开车带我去了桃花源。让人遗憾的是,景点尚在打造之中。遗憾的不是说与桃花源失之交臂,而是“打造”二字让我心中的温度降低了许多。想想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哪里还有原生态的东西啊。

常言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话不假,201712月,我再次出席在湖南常德召开的第五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幸运的是,这次会议特意安排了到桃花源的采风活动,说是桃花源景点已经打造完成,对外开放。

进入景点,果然没有了现代化的玩意儿,都是仿照陶渊明先笔下的景致和人物设置的,泰溪,泰谷,桃源山,五柳湖,桃林也有,因为是冬季,没有“落英缤纷”,茅舍三三两两,农人“往来种作”,装束很古朴,挑担走路极是闲散的样子。这边男人的山歌刚落,那边女子的歌声便起来了,此起披伏,在山间回荡。走到一个空旷的院落,五六名青年男女在跳竹筒舞,美妙的节拍,曼妙的舞姿,让人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一行虽没有遇到主人“设酒杀鸡作食”,但酒是免不得了。低度的米酒,还是蛮醉人的,一个个喝得像是脸上搽了胭脂,红扑扑的。“桃花源记”里的主人有点小气,“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人热情得“欢迎我们再来”。

《寻找桃花源》发今日郑州日报副刊

走出桃花源的时候,我并没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有了更多的感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原因是什么?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隐约透露出了信息,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陶渊明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陶渊明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不言而喻,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甚至比桃花源里的人更幸福,更安逸,更享受。如果陶渊明先生在世,一定会感慨万千,诗兴大发的。

桃花源在哪里?在这里,在那里,在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你、我、他的心里。桃花源,是陶渊明的向往,是我们心灵的故乡。

《寻找桃花源》发今日郑州日报副刊
    跟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老师在桃花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