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系列之《剿匪》发《短小说》五期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小小说 |
分类: 康百万系列 |
巩县连年大旱,又遇蝗灾,土匪呢,也趁机猖獗起来,老百姓可算遭殃了。《巩县志》这样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的景象:连岁凶荒,饥民充斥,无赖者聚而为盗,抢劫村庄,发掘冢墓,暗杀商旅……”青龙山盘踞了一股土匪。土匪头目叫做刘大牙,使一手好弹弓,天上划过一只恶老雕,打左眼不打右眼,打折左翅膀不打折右翅膀。刘大牙打小在山里居住,熟悉山上的地形,跑得跟兔子一样快,攀崖上树甚是利索,麻利猴一个。仅凭这几手,刘大牙占山为王,好像老天爷是老大他是老二。
时任知县李抡元派兵围剿了几次,损兵折将,均以失败告终。这样以来,刘大牙更加狂妄,过去只是抢夺老百姓的财物,现在呢,糟蹋良家妇女,杀人放火,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不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这一天,天稍黑的时候,刘大牙乔装打扮独自下山了。他此番下山有两个目的,一来想探听一下风声,看看官府下一步作何打算,他知道自己的斤两,官府绝对不会放过他,迟早是要还的。二来到怡春苑放松放松,同时,顺便搜集一些信息,常来这地方的都是一些官员和商人,他们身上有油水。
刘大牙正在包间听小姐唱曲。忽然捕捉到隔壁房间有说话声,隐隐约约的,不是十分真切。刘大牙摆手让小姐停止卖弄,把耳朵贴在墙板上。尽管隔壁之人压低声音,仔细去听,倒也听清了。
“李大人,青龙山上的土匪这么横,您将作何打算?”
“康掌柜,我打算派人去登封少林寺一趟,约请几位武林高手来,要不然,还真没法刘大牙。”
听到这里,刘大牙心里一惊。从话里判断,说话的两个人一个是知县李抡元,另一个康家老掌柜康百万。少林寺的武僧不管凡间之事,会来吗?但也说不准,若是真来了,就没有自己喝的糊涂汤了。哼,一不做二不休,不如趁此机会跟他们拼了,大不了鱼死网破。他掏出随身带的牛耳尖刀,刚要推门出去,只听康百万说道:
“李大人,此言差矣。刘大牙原本是青龙山的良善村民,只因灾年,吃没吃,穿没穿,春上吃麦苗、树皮,到了秋天,把树叶、蒺藜都吃了,实在没办法,才把孩子卖了,杀死老婆煮煮吃了,最后上山当了土匪……”
刘大牙心里酸酸的难受。是啊,若不是老天爷懒惰,该下雨不下雨,谁愿意杀妻卖子当土匪呢?
“康掌柜,您的意思?”
“李大人,您知道,康家的生意东做到山东,西做到陕西,货来财往,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既然刘大牙有两下子,不如把他和他的手下收编了,做康家的保镖。”
“难得康大人一片善心,只是刘大牙答应吗?”
“我管吃管住,每月给他们银子花,名声也好,能不答应?”
“好,我派人修书一封,明天派人送到山上,但愿刘大牙能迷途知返。”
……
刘大牙心里给扇子扇了一样舒服,觉得这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回到山上,刘大牙唤来心腹二娃商议。二娃说:“大哥,你真要归顺康百万?”
“哼,我假意归顺康掌柜。有机会,狠狠做他一票,然后远走高飞……”刘大牙得意地甩手打了个响指。
第二天,刘大牙接到李知县的亲笔书信,内容跟昨晚在怡春院听到的差不多。
自然,刘大牙满口答应。真应了那句话,树倒猢狲散,他一答应,他的那些手下也都愿意跟着他,没有人打算回家,也没有人乐意继续留在山上。既然这样,刘大牙带上金银细软,余下的,连同房子一把火烧了。
来到康家庄园,康百万和李知县亲自为他们接风。那顿酒,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
等到刘大牙醒来,发现自己和二娃被关进了县衙的大牢里。刘大牙长叹一声,明白上了李知县和康百万的当,后悔得拿头直撞墙。
其余的喽啰兵被收编进了康家的团练。他们见刘大牙和二娃进了监牢,便死心塌地在康家卖力。
原来,当初刘大牙下山时,康家的眼线得知后告诉了康百万,康百万找到李知县,两人演了双簧,致使刘大牙上当。
秋后问斩刘大牙时,他破口大骂康百万出尔反尔,不仁义。
康百万得到这话,冷冷地说,对十恶不赦之人仁义,就是对无辜者最大的伤害。
当年,康百万捐银千余两,舍粥厂,赈济当地百姓。根据康百万的建议,李知县奏请河南知府免去了巩县的粮漕赋税,同时以工代赈,号召饥民修筑县城,才使得巩县百姓度过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