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土高坡》发《娘子关》(双月刊)五期专栏

(2017-09-08 06:26:29)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小小说

分类: 社会小小说

《黄土高坡》发《娘子关》(双月刊)五期专栏

黄土高坡

侯发山

 

那天是个周末,我和徐达来到了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是一个镇的名字。

也没有什么目的,纯粹是来玩。起初,徐达不想来。我忽悠他说,越是偏僻闭塞的乡下,越有老东西。

徐达是个搞收藏的。

“想去就去,别那么多废话。”徐达就开着他的车风驰电掣地来了。

我知道,徐达对捡漏不抱什么幻想,见我坚持要来,他于心不忍。什么是朋友?这就是朋友。

车到山前无路可走,我们才停下。把车停到“黄土高坡镇中心小学”的围墙外面,我和徐达便步行上山了。还记得那首《黄土高坡》的歌曲吗,“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事实真的是这样,山风呼呼,很有点威力,像要把我们身上的衣服给撕扯下来。我们走路都得抱着膀子弯着身子,害怕被风刮跑了似的。

我有点后悔来这里。真是看景不如听景啊,“风是我的歌,我的歌”,狗屁,此时此刻,风就是我的冤家。

恰巧这时,徐达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回去帮忙鉴定一件东西。

趁坡下驴,我们就下山了。两个人灰头土脸的,想到校园里洗把脸,方便一下。走进校园的大门,孩子们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朗朗震天。显然,孩子们正在上课。我发现诺大的操场上摆满了石头,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石头有电话机那样大小,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形状不一。我走近了看,石头上还有名字,每块石头上都有,张富贵,马兰花,像是学校学生的名字。

徐达认真看了几块,说:“都是普通的石头,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

我想了想,说:“可能学校没有运动器械,孩子们用这个练举重用的。”

正当我们议论这些石头的时候,一个老师模样的男人走了过来,他满头白发,驼着背,有五六十岁的样子。

我忙上前打招呼:“大叔,您是学校的老师吧?”

“大叔”笑了,慌乱地摇了下手:“可不能这么叫,我今年才四十岁,长得有点着急……我姓张,您叫我张老师好了。”

徐达母鸡下蛋似的咯咯笑起来。我知道他笑什么,他清楚,我刚过五十二岁生日。

我没有理睬徐达,询问张老师这些石头的用途。

张老师没有说话,打开他的手机,上面有一段视频:黄土高坡上,山风呼啸,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迎着风吃力地走着。

我下意识地说道:“她这么小,要是被风吹到沟里怎么办?”

张老师关了手机,说:“这个女孩叫张菊花,家住黄土高坡村,她的书包里放着石头,不会被风刮跑的。”说罢,张老师走到一个石头摆成的方阵那里,弯腰抱起一块圆形的石头,拿给我们看。

我看到石头上写着“张菊花”。

我双手接过石头,感觉差不到有十五斤重左右。

一直没有说话的徐达忽然对张老师说:“这些石头有多少块?”

张老师随口答道:“黄土高坡村86个学生,86块石头。”

“每块石头200元,我全部买下。”徐达挥了下手。

张老师不解其意,愣愣地盯着徐达。

我知道了徐达的意思,他是想帮助一下这些孩子们,我对张老师说:“卖了这些石头,孩子们还可以到山上再捡一块吗。”

张老师明白过来,撮着两手,感激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即,徐达就张老师联系了一辆车,拉走了这些石头。

后来,徐达举办了个拍卖会,拍卖这些石头。拍卖开始前,徐达播放了张老师手机上那段视频,然后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2000元起拍。

不到半个小时,这些从黄土高坡拉回来的石头被抢购一空。

我私下算了算,徐达赚了将近二十万。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商人就是商人,什么时候都不忘赚钱的初心。

我心里有气,有好长一段时间没给徐达联系。这期间,他也没给我联系。

忽然有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则新闻:黄土高坡村收到一笔二十万的捐款,根据不愿透漏姓名的捐款人的愿望,建了所小学。

我这才意识到,误解了徐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