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宝刀》入选云南保山高三试卷
(2017-05-07 07:57:08)
标签:
河洛小小说文化 |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
原文略(可百度搜索)
(《两把宝刀》原发《新课程报》总184期,《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2期转载,入选《2008中国年度小小说》《2008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2008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经典珍藏版》《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最具小小说人气的100篇小小说》《第四届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品集》《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等,获第七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二等奖。选入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训练试卷等)
阅读理解:
A.“大宝两眼一亮,急忙说道:‘爹,你的意思是说这两把刀是宝刀?’”对父亲临终前大宝的神态与语言描写,突出了他的贪婪与不孝。
C.古董市场,有人嘲笑大宝拿破刀来吓唬人,这一语已经道破天机,大宝的刀就是把普普通通的刀,自然“无人问津”。
2.小说第1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6分)
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文中大宝的感情发展脉络。(6分)
4.小说结尾处古董专家的分析是否合理?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C不得分。解析:B分析不全面,除了突出兄弟俩对待宝刀的不同做法之外,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的最后结局作铺垫。A分析错误,这不能说明大宝贪婪、不孝,而是为了引出父亲的交代。C分析错误,有人嘲笑,只能说当时大宝的刀与小宝的刀有了分别,但不能就把它定位为普通的刀。
2.为后面情节发展提供了依据。①从大宝祖上的历史而言,为下文大宝找人鉴定宝刀、小宝用宝刀砍柴省力、小宝的刀被高价买走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大宝小宝不学祖上手艺而言,为写兄弟俩不识刀性,大宝闲置宝刀、小宝卖刀时心里没底等情节提供依据。
3.从质疑(父亲临终之语,让大宝对刀的价值有所猜测)——惊喜(宝刀被鉴定后,价值超出大宝的想象)——惋惜(小宝对刀的态度令大宝替他惋惜)——尴尬、迷惑(面对别人的嘲笑,大宝面红耳赤,怀疑与小宝的刀有别)。注:括号中的语言是分析,不要求学生答出。
4.合理。①从情节上看,大宝祖上的历史、父亲临终的交代、大宝找人鉴定与小宝打柴经历都可证实这的确是相同的两把宝刀。②从大宝小宝对刀的态度上看,大宝看似极其爱惜宝刀,却是让它慢慢失去了应有的锋利;而小宝表面上是不爱惜宝刀,实则正是在体现它的价值。③从古董市场兄弟俩的演示结果看,小宝将铁棍断为两截,说明刀锋利无比;而大宝只在铁棍上留下了一道砍痕,证明刀就差在锋利这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