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乡长的忙》阅读理解(含答案)及赏析
(2016-06-24 21:55:12)
标签:
河洛历史旅游情感杂谈 |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
康乡长的忙
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青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老贵心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鸭,各人作各人的难。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因为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大伙儿唯恐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把盖房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圈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康乡长喜出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康乡长对老贵伸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乡的扶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贵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
(原发《小说界》2008年第2期,《读者》2008年第9期、《农民文摘》2009年第2期、《含笑花》2010年第4期转载。入选《2008中国小小说精选》《最值得珍藏的小小说选》《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政小小说集锦)等,获中国廉政小小说大奖赛二等奖。入选《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素能训练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等)
阅读理解: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写南湾村的偏僻和没有变化,是为了说明南湾村的贫穷不是因为村民懒惰,而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致富门路,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
B.“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表明以前扶贫主要靠财物,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所以此次康乡长到南湾村有别的目的。
C.康乡长去了南湾村三次,第一次是考察南湾村的养鸭项目,第二次是要求把鸭蛋孵成鸭子,第三次是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
D.为了南湾村能够脱贫致富,村主任老贵使出了浑身解数,特别是在对待康乡长不合情理并得寸进尺的要求的问题上,老贵采取了隐忍的态度并给予配合。
E.“老贵糊涂了”一句意蕴丰富,一方面说明老贵原来的想法、看法等都是错误的,是误解了康乡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贵对自己之前不能理解康乡长做法的后悔之情等。
2.小说在情节设置上使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小说的题目“康乡长的忙”的意蕴和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为全文定下了情感基调”错,主要是引出下文对康乡长的描写。C项,“第一次是考察南湾村的养鸭项目”错,康乡长第一次到南湾村是寻找其脱贫的项目,在考察后,才发现了养鸭项目。E项,“表现了老贵对自己之前不能理解康乡长做法的后悔之情”于文无据。
2、先抑后扬的手法。①小说主要通过康乡长为让南湾村村民脱贫而要求他们养鸭子的故事来赞美康乡长勤政爱民的品格,但小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抑扬的手法进行描写。②小说开篇,写康乡长到南湾村,看到村民养的鸭子眼睛发亮,要求老贵帮忙要一些鸭蛋,后来又要求把这些鸭蛋孵成鸭子,最后要求把这些鸭子喂养大。文章通过对老贵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让读者以为康乡长十分贪婪。③文章最后,写康乡长带人到南湾村,谜底揭开:康乡长让村民养鸭子是为了村民的脱贫致富。④小说先抑后扬,从南湾村村民的误解开始到南湾村村民的感谢结束,塑造了一位勤政为民的乡长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经过分析,小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抑后扬”是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本文来看,主要是赞美康乡长一心为民的精神,但先写的是康乡长的“贪婪”,最后才点明康乡长的这些做法的目的。回答问题时,注意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3、①欣喜。康乡长来南湾村时老贵喜出望外,认为康乡长是来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②失望。看到康乡长没有捎来一分钱、一壶油,十分失望。③激动。康乡长许诺会让南湾村致富,老贵十分激动。④吃惊。开始老贵认为康乡长只是要不多的鸭蛋,但听说要六千个鸭蛋时十分吃惊。⑤心中窝火、愤怒。听见康乡长要求把鸭蛋孵成鸭子、要把鸭子养大时十分愤怒。⑥感谢。知道康乡长要村民养鸭子的最终目的后,老贵十分高兴和激动,非常感谢康乡长。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问题注意筛选老贵的相关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比如一开始的时候,老贵听说康乡长来南湾村,根据个人经验,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又是一轮新的扶贫,但看到康乡长什么也没有带的时候,就十分失落;比如最后,听到戴眼镜的中年人的话后,才恍然大悟,明白康乡长以前的做法都是为了南湾村的脱贫致富,内心十分激动和感谢等。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意蕴:题目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忙”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写康乡长的繁忙,即康乡长为了百姓十分忙碌;二是南湾村帮康乡长的忙,即小说开篇写的南湾村人“替”康乡长孵鸭子、养鸭子的事情。
作用:①设置悬念。题目中的“忙”的多层解释为小说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明确了小说的行文思路,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康乡长的忙”行文,写康乡长为了南湾村脱贫致富而忙以及南湾村帮康乡长养鸭子的忙等。③表现了康乡长的品格。康乡长的“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南湾村村民的脱贫致富,并且备受误解等,以此表现康乡长的大公无私和勤政为民的思想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分析小说题目的意蕴,要说明其表面的和内在的含义。分析作用时,可分析其对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以及作者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分析题目中的“忙”以及文中康乡长的具体表现可知,“忙”至少有两层含义,这是双关;同时,从情节的角度分析,题目一方面概括了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也是小说的行文线索等。如此分析即可。
赏析:
小小说切入点的选取非常重要,如果一篇小小说的开篇没有打好基础,那么这个“向导”可能就会把读者引入误区,而《康乡长的忙》这篇文章,侯发山老师在开篇却卖了个关子。
南湾村的穷和康乡长的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一字一句都刺激着读者的心,南湾村穷了那么久,本以为这个出场的“男主角”康乡长会有什么大展拳脚的举动,怎么却只是到处看看?
整篇文章妙就妙在作者没有直接用大段冗长的文字来反复强调康乡长到底有多忙——他在考察村里的时候便动了养鸭致富的脑筋,他还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让全村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养鸭,他又在村里养鸭的时候东奔西走联系了烤鸭店……
康乡长真是忙,但读者满眼看到的不是对康乡长枯燥直白的描写,而是村里人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的养鸭画面,人来人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跃然纸上。
读者渐渐忘记了康乡长的时候,康乡长却带来了一位愿意与南湾村长期合作的人。
我记得罗兰曾经说: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另一种人是对一些事情很认真,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的人。然而,他们之中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却始终拿不出力量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原因在哪里?因为有些人比较坚强,他们会很容易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发出光和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和煤块,需要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
绝大多数的人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己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
康乡长就是火种一样的人物典型,虽然侯发山老师没有在文中赞美过康乡长的为人,却用娴熟的文字技巧使康乡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他不但燃烧自己发出光和热,还努力使别人也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火种。
一篇好的小小说读后不仅能催人奋进,也会使人产生自己做自己生命火种的进取心。
《康乡长的忙》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推动力,波澜不惊,但却能直击心灵的痛痒。
(选自2014年第6期《小说月刊》“名篇赏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