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酒”征文《故事里的事》(作者:徐永辉)
(2015-06-11 08:17:42)
标签:
河洛情感文化历史 |
分类: 康百万系列 |
去年路过巩义,我顺便拜访了一位朋友。席间,他捧出一只黑紫色的嗡,大肚,小口,塞着用红布裹着的木塞,肚皮上只印了一个简单的酒字。我不以为意,转过脸继续逗他儿子。
然而,一股浓淡相宜的酒香很快把我的目光拽了回来。面前的杯子已经满了。如果不是酒香的提醒,我一定以为那是没受任何污染的山泉。
“好酒,”我重重抽搭了几下鼻子,“啥酒,咋没有名字?”
朋友微微一笑,“根据康家祖传秘方,自己酿制的。”
“康百万。”我脱口而出。
作为河南人的近邻,我没有理由不知道“百万庄园”,当然也了解“康百万酒”的来历。我的心一荡,中国近百年来遭受的屈辱涌上心头。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慈禧是书写这段历史的罪魁祸首。不对吗?如果不是她的骄奢淫逸和懦弱,如果不是她对新思想的摧残,对“戊戌变法”的扼杀,中国的历史肯定会改写。所以,对于西逃归来迎接她的百万庄园,我一直有看法。
朋友读懂了我的心思,也了解我的个性,笑了笑说,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当年,远在西安的慈禧听说八国联军撤出了京城,就急火火地往回赶。富可敌国和官场关系密切的康家,早早得到了消息。一场蓄谋已久的暗杀,随之走上前台。
大少爷压低声音说,“慈禧那个老妖婆已经出西安了,看起来就是奔我们这个方向,快让刘武动身吧。”
刘武当年是江湖中闻风丧胆的杀手,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屈身康家做了护院。康老爷腾地从太师椅上站起来,眉头一锁,背着手,在书案前转了一圈又一圈。大少爷的心思被他爹牵着,也转来转去。他终于忍不住了,“爹,快决断吧——您是不是想变卦?”
康老爷站住了,迎着儿子的目光,“我现在突然觉得这个计划欠周全。”
大少爷急忙说,“以刘武的武功和忠心……”
康老爷的话像把剪刀,咔嚓一声剪断了儿子的话头,“这一点我不怀疑,但是,慈禧的护卫中不仅有许多武林高手,更有火器营。人能快过子弹吗,万一……”
大少爷声音都走板了,“那咋办,就这样眼睁睁放她过去?”
康老爷摆摆手,“她一入皇宫就等于虎入深山,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爷儿俩又开始密谋起来。计策一个个浮起,又被一个个按下。突然,大少爷一拍巴掌,下毒!
原来,大少爷有一位善于制毒的密友。他配的毒药,无色无臭无味。更神奇的是,一星期后才慢慢发作,三周内被害人必死无疑。所以,任你是天皇老子也查不出下毒之人。
康老爷眉头上的疙瘩依然没解开,“下毒必须在饮食中,咱们怎么能接近那个老妖婆呢。”
大少爷嘴一撇,“这还不容易,咱们可以以表达忠心为由,请她来庄园小住。”
慈禧的銮驾刚一进入河南地,先头护卫就看到路上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人。他们问明情况以后,赶紧禀报。慈禧当然知道康家的名头,大喜,立即传旨摆驾康家庄园。
席间,慈禧对康家的酒菜赞不绝口。当她听说酒是他们自己酿制的时,更加惊讶,立即赐名“康百万”,并当场挥毫赐匾。
慈禧走后,大少爷日盼夜盼。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慈禧驾崩的消息。大少爷预感不妙,跑去质问康老爷。
康老爷遥望北方,语气低沉地说,皇上虽然年轻,但气色不佳。况他久不临朝,已经号令不动群臣了。袁世凯早有异心,大臣们各怀鬼胎,外国列强虎视眈眈。慈禧一旦暴毙,天下必然大乱。我反复权衡,还是以社稷安危为重。
泪珠,慢慢溢出了大少爷的眼眶。停了一会,他重重地点点头。
我一言不发,只是抿着嘴笑。朋友瞅着我,脸色忽明忽暗,“你什么意思,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也没在任何记载里看到过。”
朋友扑哧笑了,“记载?以当时的环境,他们敢往外说吗?”
我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号,“康大少爷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置慈禧于死地?”
朋友说,当然有原因。
大少爷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勤奋好学。他刚一成年就被康老爷送到了京城,在四处拜师求学的过程中,结识了康有为。同姓,加上大少爷为人坦荡,深得康有为喜爱。受到新思想熏陶的大少爷,很快把单纯的求学转向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强烈支持变法。戊戌之变时,大少爷正好有事回家了,加上他名气不大,躲过一劫。所以,他对慈禧恨之入骨,发誓替牺牲的志士们报仇。
“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这个你我咬得特别重。
“我奶奶是当年康家的千金,那位大少爷的孙女,他们口口相传的。”
我大悟。感慨把我搅得心潮翻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