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酒”征文展播《酒缘》(作者:史有山)
(2015-05-20 10:40:54)
标签:
河洛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康百万系列 |
东镇康家烧锅在当地很有名,据说,早年间用祖传秘方酿制的家酒,款待过太后老佛爷,受封“康百万”,为使家酒流传,作坊前,放一口大瓮,这瓮平底,大肚,上面收口,常年盛满酒,过路人口渴,提酒喝便是。这瓮多重,东镇的人说,镇上的二牛都搬不动,你说多沉?镇上的二牛,是个壮汉,人长得五大三粗,喜喝酒,常说,一斤酒,十斤力。在他十八岁时,和人打赌,一下腰两个碌碡头顶头立在了井上,一个碌碡四五百斤,要两个一起搬才行,否则,动一个,两个石磙子都会掉进井里,井就插死了。对方无奈,只好请他喝酒。
康家烧锅的买卖如日东升,越发红火,都说,康家作坊前的酒瓮下面是龙脉,所以他家出的酒好喝,不管咋说,东镇人家有客人到访、探亲访友、逢年过节,都来康家烧锅打酒,图的是有面子。这天,烧锅一如往日的忙碌,伙计们轮圆了臂膀,人人不得闲。伙计陈柱挥汗如雨,正忙碌着,少东家如意手里拿着一块糕,打前院跑过来跟在陈柱的身后,咬一口糕说,镇上的“酒仙”又来了。酒仙就是二牛,每日必到康家烧锅一醉,每喝到兴起,便高喉大嗓嚷,这酒有劲!掌柜的,你们咋不把门前的大瓮抬进来呢,放在我桌前,喝一碗,舀一碗,嘿!多来劲。陈柱停住手问,二牛是不是又喝高了?少东家如意说,可不,你听,正嚷呢。
康家烧锅有名,不光水好,因了老坑,老坑的池泥历经百年浸润,散发出一股醇香。也有人说作坊里的空气就含酒精,所以酒醅在发酵时味就浓,别处是比不了的。二牛说,屁!什么空气含酒精,没有百年老坑,尿水也出不来。说这话的时候,正好陈柱出来透气,听后使劲点头,少东家啃着糕得意地笑。伙计陈柱,平日话语不多,但为人随和,见人先笑,挺讨大伙儿喜欢。尤其少东家如意格外喜欢这个大他一个月的小哥,整日追在屁股后头。
一九四二年,日本鬼子到了东镇,东洋人国小,看中国什么都好,听说这个镇子出好酒,马上派了一班人马到康家烧锅来探察。看了作坊说好,尝了酒说大大地好,看到老坑黑乎乎的就摇头,说,酒是上品,池子太脏的不行,统统要改。
恰好二牛在此喝酒,闻听要改老坑,摇摇晃晃地立起来说,这儿酒好,全仗这泥池子,要改,你们日本人不如喝猫尿去!日本小队长一声“八嘎”,过来就是一个耳光,打得二牛酒醒了一半。陈柱也说,这个泥池子有百年历史了,不能改,改了就不是这个味,就不是康家高梁烧。日本小队长眼一瞪说,改!不改,酒的没法喝。
无奈,把池子四壁和池底的黑泥全起出来,陈柱看着黑乎乎的泥,觉得扔了有点心疼,就把门口的大酒瓮抬来,把黑泥全部装到里面,搬回了家。
老坑四壁用砖砌了,上面抹了灰,干净了很多,但酒味却变了,变淡了,像白开水。少东家如意气不过,就向池子里撒尿,正撒欢,被日本人碰见,端起刺刀就扎,陈柱一把拉开少东家,随手把一坛酒捧给日本人,说这是按老法酿的好酒,太君请品尝。日本人收回枪,瞪一眼少东家如意,抱着酒坛走了。少东家如意抹把头上的冷汗,抓住陈柱,浑身颤抖不知说什么好。
日子越发过不下去了,二牛一次喝完酒,骂了声,他娘的!不来了,陈柱在一天黑夜出门,竟也一去不回。
最终,东洋人还是卷铺盖回了老家,人们长长地吁了口气,抬头望着天上的太阳,觉得日子要暖合起来。
一天,康家烧锅来了一个八路军,对少东家如意说东镇作坊要恢复起来,她是东镇的地标。少东家如意唉声叹气地说,我也想呢,可老坑让日本人破坏了,出不来好酒了。军人说,日本人能改,咱就能改回去,把老坑恢复原样。少东家如意听军人说的这样肯定,注意地盯着他看,忽地抓住他的手说,你是陈柱?军人笑笑说,你赶紧找人,到我家去取酒瓮。
陈柱说,出第一锅好酒,把二牛叫来,咱哥仨喝个醉,少东家如意说,那年,你走不久,二牛拿把苗子枪也上了山,到现在不知其下落。
时间似镇东黄河的水,不停地流逝。
康家烧锅,早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酒庄,一天,陈列室来了一个老人,他看见一坛老坑酒,忽然激动起来。讲解员见状上前问,你老贵姓?我叫二牛。讲解员几乎跳起来,呀!你是二牛爷爷?我爷爷可想死你了。
少东家如意吩咐孙女去拿酒,一会儿捧来一小坛酒。少东家如意说,这是老坑恢复后出的第一锅酒,我特意留了一大瓮,等你和陈柱回来喝,谁知,一等你们不来,二等你们不来,许多年过去了,一大瓮酒就剩下这一小坛了,你闻闻,精华啊!
两个老人,分别倒满一杯陈年康百万老酒,很响的碰杯,一同饮下。
只是,陈柱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没能好老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