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挥间:评侯发山老师的小小说《父亲的日记》
(2014-09-22 08:31:18)
标签:
育儿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了,似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搞得我很心烦。窗外有燕子飞过。他说:“儿啊,那是什么鸟啊?”我正在电脑前打着游戏,不耐烦地说:“爸爸,您老糊涂了?那是燕子。”父亲恍然明白过来似的,说:“哦,是燕子啊。”接着,父亲就自得其乐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父亲唱得五音不全,很难听。我刚想嘟囔他几句,想了想,还是忍住了。父亲一边唱一边笨手笨脚地跳着,像是在跳舞。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他吓坏了,呆呆地看着我。我顿时火冒三丈:“爸爸,你安静点行不行?桌子没长眼睛你也没长眼睛啊?几十岁的人了,咋还跟个顽童似的?这只杯子几十块钱呢,我才用了不到一个月哩。”父亲讪笑着,像个做了错事的儿子一样不知所措,茫然地看着我。我瞪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打游戏。父亲说:“我想吃冰激凌。”我头也没抬,说:“爸爸,等会儿我给你买啊。”
从以上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与儿子对话的微妙关系,文字细腻到位,把握良好,将现代父子关系剖析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深刻地描绘了“儿学走路父亲笑,父学走路儿不要”这一诸多不孝恶习。我们经常从电影里、从现实中看见不孝的子孙为不愿赡养体弱多病举步蹒跚的老人大打出手!作者用两段文字的细致描写来叙述现实中的父子之情,用儿子与老子的对话讲述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读后感悟,歌颂父爱。中国有句老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试问,年轻的读者又有几人能读懂?就算是他们具体读懂了又有几人在真正尽孝?虽然各大媒体一直在提倡孝心,但践行者又有几人?本文作者用看似轻松实则犀利的文笔向人群中抛去话题,用父子两同样的经历与过程去对待同一件事情,其结果大大出于读者的意外,那就是父亲与儿子态度的截然不同。以上这一段落是儿子粗心对待健忘父亲的见证,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原文的下一段父亲对儿子的细心与伟大,这是作者两岁的时候:
窗外有燕子掠过。他说:“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忙放下手头的活计,用指头轻轻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小笨蛋,我昨天不是给你说过?那是燕子,每年春天都要来的。”儿子咯咯笑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指着窗外翩翩飞舞的燕子,问我:“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耐心给儿子解释道:“儿子,那是燕子。”接着,我就教儿子唱《小燕子》。儿子奶声奶气地跟着我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儿子唱得完全跑了调,但我还是拍拍手:“儿子,你真棒!比李双江唱得还好!”儿子得到鼓励,一边唱一边跳着。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儿子吓坏了,“哇”地哭开了。我忙把他搂在怀里,一边给他擦泪,一边安慰他:“宝贝别哭,疼不疼?让我看看。等一会儿我打桌子,谁让它不长眼睛哩?杯子碎了没关系,下午我再给你卖一个。”儿子这才渐渐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儿子说:“爸爸,我想吃冰激凌。”我忙说:“好,我现在就带你去买。”
以上同样的两个片段,将他们的语气与表达强烈对比,令人震撼,父爱如山,父亲如天,在辛辛苦苦抚养儿子时他们任劳任怨省吃俭用百依百顺,就算是自己的孩儿想要天上的星星,作为父亲的他们想方设法寻找能够上天的梯子。但,作为儿子的他们并不理解父亲的付出,心安理得只管接收,直到有一天,父亲老了,他的智力还不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时,嫌弃开始了,责斥随口了,还有更甚者,可以将怒吼天天挂在嘴边。父亲老了,儿子长大了,繁衍生殖,一代接一代,等到作为儿子的人他们真正醒悟时,父亲已经摆脱人间困境,去了理想王国。于是,留下的是儿子的懊悔,是儿子慢慢衰老的感叹!感人至深的文文,亲情的拷问,人间的冷暖,父亲的日记,道出了爱子情怀,感动了粗心之人!感谢作者好文,很有教育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