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大师的幽默
(2013-07-16 08:38: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点滴 |
启功大师的幽默
启功先生去世后,留下满满一柜子遗物,人们都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的字画文物古董。等到柜子一打开,在场的人都傻眼了,竟是一柜子儿童玩具!老人曾说,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一语道破天机。启功先生活了93个年头,算得上高寿了,若问他的长寿秘诀,怕是与他的风趣幽默有关。
在北师大校园内,学生见面总爱称他“博导”。启功便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启功生说,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但偏偏有人给他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他只是一笑了之。后来越来越多,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有一则广为人知的笑话,说的是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来客看了,会心一笑,转身就走,不再打扰他老人家。这笑话传得久了,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连启功先生的一些学生都将它言之凿凿地写进文章中。“其实,我写的是这么四句话:启功冬眠,谢绝参观。敲门推户,罚一元钱。字条在门上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了,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启功说,“我还有自知之明,哪敢自称国宝呢?”早在1978年,66岁的启功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其诙谐幽默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央视有专栏节目《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到采访启功。最初,与先生联系时就说:“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老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拒绝了。东方之子仍不死心,通过启功众多同事好友游说,1994年底先生终于同意央视东方时空来寓所采访。采访组一上来就列举众多头衔,先生一句话轻轻拨开众多桂冠:“这叫此地无砂,红土为贵”。
先生为人随和,对于求字者几乎有求必应。就连来家里维修水管电线的工人,事毕之后也笑吟吟的说,来我给你写一幅字。但是,对权贵者例外。一个地产商,准备好笔墨纸砚,非要叫先生为自己的地盘题名。先生脸一沉说:“你准备好笔墨纸砚我就非得要写,你要准备好一副棺材我就得往里跳吗?”还有人请先生题“长江”二字,先生也拒绝了,回头对好友说:“他们是‘长江赌场’还是‘长江妓院’?凡是招摇者必然心不诚。”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油诗也就来了。《沁园春•病》:“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覆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有一次他做颈椎牵引,躺在牵引床上吟《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后来先生又发心脏病,送入医院抢救,榻上口占长句:“填写诊单报病危,小车直向病房推,鼻腔氧气徐徐送,脉管糖浆滴滴垂,心测功能粘小饼,胃增消化灌稀糜,遥闻低语还阳了,游戏人间又一回。”一次一个自称气功大师的人发功给他治病。在离启老十几步的地方张开手掌问:“有感觉吗?”启老摇摇头说:“没有。”他往前走了几步,又问:“这回呢?”启老还是说没有。他又走前几步,启老还是说没有感觉,最后他把手按着启老的膝盖问:“这回呢?”启老说:“有感觉了。”那人高兴了问:“什么感觉?”启老轻轻点点头说:“我感觉你摸着我的腿了。”
启功先生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犬犹儿’。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先生的长寿,除了他的风趣幽默,还有是他随遇而安的心态。他从来不跟别人争什么,对什么都看得很淡。平日先生在家,生活很简单,最喜欢吃芝麻酱面条。他跟妻子结婚后,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是借住在亲戚家。40多年后妻子去世,启功才搬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分给他的一间房子。他自己居于陋室,生前把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学校。有人说他无儿无女,一辈子什么也没留下,其实不然,先生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中国文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