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建新:《小小说选刊》2012年11月排行榜

(2013-01-13 09:1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许多初学写作的朋友总是问,小小说究竟应该怎么写。答案当然是很多的。其中之一,是它与其它小说门类的写法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写实的,第二种是非写实的。
  纵观整个文学史,也正是如此。西方文学一方面秉承着传统的写法,沿着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开创的路继续走下去;另一方面,在新的时期产生了所谓"现代派"的作家,如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等。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也相近。前者以生动的细节、逼真的生活画面感动着读者;后者则以瑰丽的大胆的想象,制造着一个非现实的世界。隐喻、象征、意识流、黑色幽默等是他们常用的武器。这些作品大张"陌生化"的旗帜,通过放大、变形等等方式,把隐藏在纷杂的表象下的真实突显出来,因此,它有着"比现实更真实"的作用。
  理论往往是空洞的,我们举个实例来讲清两者的区别。请看一个故事的两个结局。有一个山村的教师,在一次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牺牲了。第一种结尾:学生在废墟中找到了教师的遗体,把他埋在高高的山岭上,他永远常眠在他心爱的学校旁。第二种结尾。雨过天晴,忽然在教室的废墟里飞出一群鸟,一个大鸟带着一群小鸟飞向了丽日蓝天。两种写法,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我们的作者,各种笔法都可以尝试。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小小说选刊》11月号,我们也想从两种类别来分析。
  第一种,非写实的。
  以莫言的作品为代表。这一期选了他的三篇小小说《马语》、《奇遇》、《茂腔与戏迷》。《马语》中的马会说话,《茂腔与戏迷》的结尾处写村里的女人一个月生了十几个孩子,其中竟有八个象戏子--小武生。这些都脱离了实际而出现了异变。三篇中,我更喜欢《奇遇》。我在几年前就读过这篇小说,当时就很震动。从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莫言小说的突出特色,它对我们的小小说创作也是个极好的借鉴。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学界也掀起了模仿西方的写作之风。但我认为,"先锋派"的作家,能够传世的好作品并不多。不少的随着时过境迁,就被人忘淡了。究其原因,是表皮的形式上的模仿而未能得其精髓;有的是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生活和中国百姓的阅读理念与习惯,过于强调奇幻、怪异和超越,而使作品到了读不懂的地步。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小说的评论极其精辟:"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也说过"我只是从我记忆的仓库里去寻找那些在我的头脑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仍然难以忘却的人物和形象。"他小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想象,始终植根于现实的生活!他从高密农村出发,飞向广阔的天空;既不脱离自己生活的基地,又不拘泥于现实。这对我们的创作取得成功,是极其重要的启示。《奇遇》开头写"一九八二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一入笔就马上把读者引入了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接下来写他走夜路的所见情景与心情,活灵活现,一切如在面前。而后写到他遇到赵三大爷送烟嘴时,我们也未感到神奇。如果就这样一路写下去,很可能是一篇很乏味很平常的作品。让人难以料想的是,结尾突然点出,送烟嘴的赵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时,我们听到的是一声晴空的爆雷!心灵突然间受到了排山倒海的震撼!这里,出乎异常的奇思妙想,使一篇本来很平淡的作品,在一刹那间充满了活力,如火山喷射出岩浆而使世界都在撼动!赵三大爷死后都要真诚偿还的情节,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但也正是这个超现实的创造,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的情感冲击力!一千多字的小小说的全部能量也就由这一个极特殊的"点"尽情地释放了出来!我们的一些作品,正是缺乏这种非凡的想象,缺乏在关键处腾飞的功力,缺乏炼钢时这最后的一下焠火而使本来是很好的素材浪费了。
  在我们当代的小小说界,谢志强、蔡楠、申平、黄克庭等不少的作家,也在致里于小小说"腾飞"和"出奇"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11期中的弧笑弦的《自杀之旅》设计了一个"自杀者俱乐部"成员的遇险情节,揭示在生与死面前人们种种不同的心态。把人性放在荒诞的环境中予以放大与突显,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侯发山的《临时工》所写的是我们常见的情景--在事故发生时,某些领导的推脱责任。这篇小说,如用写实的笔法,就容易写成了一篇消息。作者巧妙之处,在于用类似"黑色幽默"的方式,写领导在找替罪羊--合同工不成的情况下,最终找到了"罪魁祸首"--是"老天爷"造成的!小说让读者在哭笑不得中对真正的肇事者的丑形进行深刻的反思!
  歪竹的《祖传的宝贝》,先用"设悬",再一层层铺垫的手法强烈吸引着读者。最后揭出这个多少人、又用了各种办法千方百计想得到的"祖传宝贝"--原来竟是"忘记"!读了这篇作品后,你也许会感到上当,会感到虚无,实际,它有深刻的含义。它使我们想起作为祖先的阿Q安身立命的法宝--阿Q主义。原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里就有着这种善于用自欺欺人来掩盖一切矛盾的劣根性。小说正是由于使用了荒谬,才更能引起我们的警觉。
  安石榴的《蚊舞图》因异想天开而使作品别开生面。作者竟想到了把蚊子的僵尸制成了一幅幅的图画。这个创意既新奇别致,又荒诞不经。作者的超群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小说的意境新鲜,引人遐想;同时,对当前许多无聊不靠谱的"创新"进行了辛辣的鞭挞,又使作品有深刻的意蕴,可谓"双美"。
  第二种,写实性的作品。
  聂鑫森的《洗礼》写的是特殊年代发生的故事,但今天读来仍有深刻的教益。小说的魅力在细节描写。于长生偷着为一个"黑帮"校长齐子耘洗澡的情景写的很细腻:烧水、开雅间、送上热茶,试水温,绕过伤痕轻捶背,买来馄饨给他吃。这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由此,我们看到写实型作品的另一种笔法:不是夸张,不是虚幻,而是靠真实生动的细节,感人肺腑。小说写的是悲剧,但我们看后并不忧伤,是因为小说所宣扬的永不屈服的主题给人以力量。于给齐不仅是身体的洗涤,而且是灵魂的洗礼。作品所揭示的哲理的深刻,为小说增色不少!
  蓝月是近年崛起的很勤奋并有成绩的作者。她一年中有多篇的小说发表,创作的势头很猛,日后当有大的发展。本期中的《午后》写的是残疾人的特殊的恋情。小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以手表为贯穿的线索,情节比较紧凑;二是全篇由淡到浓,渐入佳境。开始读时并不觉得什么,越读越诱人,直到高潮,激动人心!小说尚可提高的是,开头的场景叙述似嫌多了些。可以压缩一点,直接切入主要人物,就会更洗练一些。
  陈柳金的《行走的房子》写的是农民工的艰难生活。为城里人修了一辈子的房,自己却只能住在报废的车里。这篇小说除了写出实情外,还运用了意象:蜗牛。
  蜗牛且有自己的房子,而人类却不如它!对比使人心酸!
  罗凤纨的《笔架山的情人节》也是写农民工境遇的,却又是另一种写法。
  小说以一个农民工为视角,让人感到真实可信。特别是女性视角,具有观察细致的特点。作品的主旨不仅仅是写出秀晴的人性关怀,更主要的是写农民工需要生活的照顾,更希冀精神上的慰籍。对这个特殊群体心灵的探索,是过去相同题材所没有的。小说安排在情人节,一群远离家人的农民,地点在深山沟里,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黄爱国的《潜》,写的是很特殊的题材--警察装扮成"煤黑子",深入到矿工中,最终抓住了罪犯。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全篇用对话进入故事,展开情节,揭开迷底。改变直接叙事的写法,就使小说显得新颖并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我特别要提一提圆熟的《课堂上冒出的小手》。这篇小小说虽只有几百字,却决不可以小看--秤砣虽小压千斤。小说写的是一所农村中心校的一场假造的"公开课"--揭露了教育战线的一种腐败,主题不小。在情节的安排上也极有特色:一开篇就直入故事,没有赘笔;场景,人物,事件高度集中--说明作者熟悉小小说的章法;事件开始平淡,结尾突然陡转,如石破天惊!这个陡转彻底颠覆了前面的平凡--强有力的结尾反拨,形成"豹尾"。在极短的篇幅中造成读者心灵的震撼--是小小说"速率刺激"特色的突出体现。它使我们想到,小小说不在字数多少,而在精彩!钻石虽小,其价值却超过了众多的泥沙!
-----------------------------------------------------------------
  《小小说选刊》2012年11月号排行榜
  莫言: 《奇遇》 
  弧笑弦:《自杀之旅》
  侯发山:《临时工》
  歪竹: 《祖传的宝贝》
  安石榴:《蚊舞图》
  聂鑫森:《洗礼》
  蓝月: 《午后》
  陈柳金:《行走的房子》
  罗凤纨:《笔架山的情人节》
  黄爱国:《潜》
  圆熟: 《课堂上冒出的小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