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岸:竹林贤者

(2012-11-29 15:25:35)
标签:

竹林

研讨会

小小说名家

杂谈

分类: 家乡风景
                   竹林贤者(散文)

    会议地点“竹林”两个字直接点燃了我对这个地方的热烈向往。应该是很久了,我就在电视广告中一遍遍加强着对“竹林胺片”的深刻印象,后来又在各种媒体中看见和听到与经济增长指标紧密相联的“竹林”这两个字。“竹林”的大名,真的是如雷贯耳了。
    竹林,我要去看看你真实的模样。
    火车过了郑州,就一路西行。和南方葱茏苍翠不同的,是北方的雄浑和刚烈。我说的不是衰败的秋草、斑斓的树叶和收获过的庄稼地,而是与天空、大地以及它们之间的云彩,或者还有其他更多的东西,所共同组成的一方景致。窗外,赭黄的土层,深邃的涵洞,间或一两座土窑,引逗着我对这片土地的遐想。和我们那座豫南农业城市相比,天空的混沌,视线的迷朦,空气的污浊,路边散落的黑灰色的粉尘,恰恰是这里工业发展带来的明显见证。贫穷久了,总不免想,与其头顶蓝天,呼吸清风,不如腰包鼓一些来得实在。当然,对于巩义这个干旱少雨的北方城市而言,富起来之后如何保护环境,恐怕已经列入了议事日程。
    好客的主人从火车站接了我们,送我们到竹林去。坐车里不觉得快,一溜烟儿就到了。报到之后,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就和一起到达的河北作家赵明宇去街上溜溜。出了下榻的宾馆才发现,我们的宾馆座落在半山腰上,上街的路竟一直向下,向下。到了转盘处,逛街的路就一直向上了。转盘是一座立交桥,桥下是国道,有滚滚的车流和声浪。原来,街道竟然建立在一条山沟的两边山坡上,国道就从山沟里穿过。这是我所逛过的最奇特的街道了。后来才明白,这里自然条件非常严酷,地无三尺平,且土质贫瘠,气候干旱。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如果靠种庄稼,一家一户分散在零星的土坑里刨食,风调雨顺又如何,轻徭薄赋又如何,廉洁勤政又如何?我感叹的是竹林领头人的眼光和胆略了。在全国学习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时候,他们顶住了压力,用竹林人自己的头脑来谋自己的发展。实践证明,他们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走对了,现在,他们早已走出了郑州,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走成了在中国猎猎飘扬的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在游览竹林镇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以“竹林”命名的地方,居然罕见竹子,路边零星地见到一丛丛竹子,明显是人工栽种的,不是竹子自由繁衍那种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散漫地站满山坡的原生状态。我老家在豫南水乡,每个村庄都被密密的竹林环抱着,竹子是最常见的一个物种,它们迎风摇曳,它们自命不凡,它们搔首弄姿,它们遮日蔽月,它们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在那样的地方,也催生了邻近乡镇“长竹园”这样的地名。而北方这个专门叫做“竹林”的地方,怎能没有竹子呢?导游的解释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的印象。原本这里是有竹林的,由于干旱少雨,缺水严重,竹林就消失了,留下一个传说中的竹林,竹林镇就空担了这个美丽的虚名。为了让竹林镇名副其实,竹林人在成功引黄入竹、解决用水难题之后,人工种植了竹子,期望让竹林重回这里的山山水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片的茂林修竹。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晋朝的时候,山阳县有一片竹林,聚了七个文人,一起喝酒,一起赋诗,号称“竹林七贤”,风雅流传至今。他们是一群隐士,不屑于物质生活,自贵于精神享受。我不知道除了在文学上,他们对社会还有什么贡献?如今,在巩义这方土地上,有一个叫做竹林的地方,出了领头雁赵明恩和他率领的一帮人,他们大胆创业,锐意进取,使昔日荒山秃岭的穷山沟,变成富得流油的小康社会。我不知道,到底他们之中谁才是竹林里真正的贤者?
    竹林人很谦虚,高看外地来宾,有一句标语是:“古有竹林七贤,今日群贤毕至。”和古代的竹林人比,我汗颜,自觉境界没有他们高,一直还在人间烟火里凑合着生存;和当今的竹林人比,我更加羞惭,一介书生,“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我觉得,当代的大贤者,莫过于竹林镇的领头雁了。绵绵的祝福和殷殷的希望,送给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物,也是必然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趣联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