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洪波:掘一口生活深井

(2012-11-23 20:56:21)
标签:

小小说名家

竹林

研讨会

杂谈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掘一口生活深井

田洪波

 

侯发山老师的作品陆续读过一些,印象中,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并且是以现实主义笔法描摹。记得前不久小小说作家网上开展他的作品研讨会,本来是想写一点不成熟的文字的,但由于工作忙碌,力不从心,最后只好放弃了。就是通过那次研讨,知道侯发山老师有一个康百万传奇系列。我知道它的篇目一定不少,这次从他的代表性作品中只看到其中三篇,但三篇也足可窥出侯发山老师作品基本艺术特色了。其实二十篇作品我都看了,但想简要谈一下读过这三篇作品的粗浅感受。

毫无疑问,侯发山老师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也或许他从生活获取创作素材的来源和渠道比之一般人广阔吧,总之,他的作品取材宽泛,农村、城市,或讽刺,或温情,他都有涉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把玩其中,因此足见其创作“库存”的丰厚。像《心锁》、《手机》等这样的作品,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一经侯发山老师演绎,似乎就变得不同凡响,有了别样的主题和意义。这其实就是作家的能耐,也是侯发山老师的能耐。因为他能在千字篇幅内,诠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诠释自己的世界观。当然,偶尔侯发山老师还会玩一下“花哨”,就是把故事讲得更有意思些,如《二战时期的爱情》、《三代日记》、《有个女人找你》等篇,由于叙述视角的变换,使作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回到正题上,说一下侯发山老师的康百万传奇。《留余溯源》写适可而止,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作品画面感极强,以舀鱼老汉和康百万在河边的对话展开,一点点阐明道理,吸引读者步入他设置的情境之中。《贼上贼船》似乎更胜一筹,无论是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塑造,都更像是一篇小小说。作品写康家的“大贼船”往山东运送一批特殊物资的征途中,遭遇偷窃,但康百万处理窃贼的方式很独特,非但没有深追窃贼,交由县衙处置,相反慨赠银两,放其搭船回家。更在得知窃贼编取了他的信任后,为其家庭平安而笑定,言之“隐人之过,成人之善;步步是德,步步可积。”如此,康百万的心胸跃然纸上,让读者敬佩。读者也通过这则故事感悟到生活哲理。整篇作品像一幕独幕话剧,尽管人物不多,但足够吸引读者视线。《祖传家训》写山东一个大商号的船只“大太顺”号破损渗水,商家有意把货物便宜处理给康家,康百万的儿子康小勇也下定了“趁火打劫”的主意,但康百万以家长的威严命康小勇找来船工,帮助对方把船修补妥当,并送上一程。事后,拿出祖传家训来说服儿子,阐明了“救人救到底,摆渡到岸边以及做生意和山上动物一样,适当有一些天敌会更有助于活下去。”的道理。情节虽无奇,却很引人入胜。

每一个小小说作家都努力掘一口生活的“深井”,以使自己不断采掘不尽,尽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间纵横探索。如聂鑫森的古城湘潭系列,孙方友的陈州系列等,我以为侯发山老师的小小说创作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这是值得称赞的。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侯发山老师的创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都足以使他走到一流作家队伍前列,如果能在叙述故事的技巧上(尽管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排斥技巧)再下一番工夫,以及语言的运用、情景的勾划以及人物心理描写上再讲究一点“策略”,相信侯发山老师的作品会更趋于完美。特别是康百万传奇系列,其中穿插了一些流传至今的古训和哲理,怎么讲更艺术,是侯发山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说得不一定对,请侯发山老师指正。最后,祝侯发山老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祝侯发山老师作品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2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