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简单背后的复杂与深沉
标签:
竹林研讨会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简单背后的复杂与深沉
陈毓
很感慨侯发山先生的勤奋与高产,已出了九部小小说集,这可见证他对生活的观察之用心用力。且其作品精品率还很高,实在可喜可贺。
总览其小小说作品,很多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康乡长和梅花的“交易”(《唐三彩》) ,还是锁王刘师傅面对传承人抉择时的判断标准(《心锁》),甚至英雄的慷慨之气却出自最无英雄气概的平凡人(《手机》),都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护林人老杨也算是个单纯的人,即使没了果腹的食物,他也不能下山,因为,山上“两个多月没下一滴雨了,正是高火险天气。”缺吃少喝的煎熬远远不能和山火在林中蔓延的心痛比,因为那火“就像是在烧他的骨头,烧他的心啊!” —— 即便这次火起是一场亲情燃烧的虚惊。一个视山林为自家庄园和身家性命的老护林员形象跃然纸上。《郝支书》真是个好支书;《风景》中的风景也能自成一片引人注目的风景。
我也喜欢《二战时期的爱情》,它是一个奇迹,施罗克和娜娜的爱情际遇是个奇迹,闪耀奇迹的光芒。《乡里故事》是一篇深沉的小小说,我在这里看见人性的幽暗,小说中的“娘”是明眼人,她能洞见人心的最幽微处,而这幽微,美丽的盲眼媳妇香草也“看见”了,于是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选择。时代必然变迁,旧梦只能依稀,小说《寻梦》是写环境的,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关于家国的故事。《寻梦》《三代日记》的写法聪明。日记体的引用使得文本所述内容真切如在眼前,却也能轻松完成漫长时间的跨度。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的恍惚感赫然纸上,故事揭示的核心真切可信,使人感慨,引人思索。
侯发山的小小说故事情节大多单纯,但小说背后的复杂,人生际遇,斑斓世相,广阔社会以及闪动其间的个人命运,却如侯发山笔端的这段文字一样复杂葳蕤,郁郁葱葱,既有鲜叶新花的芬芳,也有腐殖质能滋养万物的肥沃。还是让我应用原作中的句子吧——“在山上整整20年了,这些树林可都是老杨看着长大的。林很密,山上也没有路,有时他用斧头把绊腿的荆棘砍掉;有时枝桠低垂,他不得不趴在地下匍匐过去。有时从树枝上垂下几丝茑萝,缠在他的脸上;有时遇见啄木鸟贴在树上一动不动,用惊喜的眼神凝视着他;有时听见黄鹂和画眉的歌唱……侯发山用他的文字,唱出自己的腔调和声音,温暖,单纯,让人细究与怀想。我愿意倾耳而听。
710068 西安市朱雀大街中段58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