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微型小说《凉爽的夏天》的心得是什么?
(2012-10-29 09:25: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
(在网上搜到了张老师的这篇文章,感谢张老师!也感谢一如既往关心我的朋友!有谁知道张老师的联系方式,请告知!谢谢!)
横观侯兄的微型小说创作也有三个比较明显的思想特征:一是追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完美结合,让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其人其事如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仔细瞧,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绝不是生活中某一个特定人物及事件的复制体,而是由生活中的三个到五个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是生活中最普通最渺小的人和事经过锤炼升华而成的带有社会共有特征的人和事。二是探究人性缺陷中的善意的东西,感动人震撼人感染人启迪人: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历史永远是昂扬向前发展的;不露痕迹地劝解生活中的人们:坚强乐观地看待生活,面对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奴隶。三是竭力寻找从生活到微型小说创作中的人和事的完美的结合点,用微型小说的艺术的美,来充分展现生活中的思想的美。
侯兄这篇微型小说《凉爽的夏天》就是这样一篇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三个艺术特征和三个思想特征均已经具备的完美结合物。
就说它的标题——凉爽的夏天。这本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散文的标题,可在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微型小说的标题。这不得不让读者在思想上产生第一个疑问:微型小说的标题怎么弄成了一个散文的标题?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的夏天,是炎热的火热的闷热的,怎么会是凉爽的夏天?这不符合自然规律,看上去标题有些荒谬。但恰恰正是这一点,挑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产生了第二个疑问:如此荒谬的微型小说标题,作者是怎样创作好这篇微型小说的呢?微型小说标题看上去很优美,思想起来很荒谬,作者却敢把这样一篇微型小说拿到“佛顶山”杯全国微型小说大奖赛上来,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这让读者产生第三个疑问:这是一篇什么样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微型小说?小小一个标题,竟有这样深厚的思想和艺术意蕴,强烈吸引读者的思想和目光:无论作品创作的好与坏,也要读一读!当读者把这篇不足一千五百字的微型小说《凉爽的夏天》读完之后,才从感动到震撼到感染到获得的启示中发现:这真是一个令人醒目的心旷神怡的沁人心肺的凉爽的美好夏天!
整篇小说,作者侯兄是采用散文的笔法,完全违背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来创作的,但确实在整篇小说中是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的,把一个完美的微型小说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王旭给农民工送电扇——大众的误解——记者打探——农民工父亲的热——准备给父亲买风扇——没等到买电扇父亲因为热出事了——农民工兄弟帮“我”完成学业——所以......所以......跌宕起伏——层层递进——一波三折......叙述侃侃而来,人物栩栩如生,故事亲切感人。读者的大脑里是在放映一部真善美的一个生活横断面的电影故事。历历在目,久久难忘。荡气回肠,振奋人心。用笔温馨,作品扣题,思想严谨。作品用猜度起笔,点燃读者的好奇心,迫使读者不得不往下读;以原来如此嘎然结尾,情节的闸门骤然闸死,只留下了情感的碰撞。前后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在折磨“主人公”的同时,更加折磨了读者。尤其前文的猜度,从个体到群体层层铺开、层层递进、层层升华,诱发阅读兴趣;结尾既是预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重温小说家“巴蜀鬼才”魏明伦的创作谈:“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喜新厌旧是创新不守旧;得寸进尺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见利忘义是眼中有利于时代要求,有利于观众的追求,没有僵化、陈腐的教条;无法无天是不受陈旧的条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这篇微型小说,不正是从标题到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正好吻合了这位大家之创作谈吗?
侯兄的其它微型小说和这篇微型小说,都始终把探究真善美,作为微型小说的创作大道来遵循,这篇微型小说不过是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真正应合了微型小说家白文岭在创作谈《微型小说的大道》一文中说的“微型小说也是小说,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显然,文学的大道,既微型小说的大道。你只要走在这条大道上,你就有义务关注国家、民族、民生、命运,你就有义务放眼全球、放眼全人类,你就有责任去追问伦理的、精神的、人性的质。除非你背离这个大道,移情别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