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杜甫故里觅诗魂》发今日郑州日报!

(2012-06-09 05:5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杜甫故里觅诗魂(散文)

侯发山

“杜甫故里”经过数年时间的设计和施工,在原有杜甫诞生窑的基础上,修建了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等,总面积达二百多亩,一跃成为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地方。特别是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对杜甫生活情景再现以及其诗歌的立体诠释,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不仅给巩义人一个清幽的休憩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春季,那天刚好又是个星期天,门庭若市,游人如织。整个园区的建筑风格为朱砂红白相间的唐代建筑,斗拱飞檐,结构拙朴。进入园区大门既是诗圣大道,大道正中耸立着诗圣的铜质造像,这尊塑像高九米、宽五米,杜甫左手握一书卷,右手扶着一座山。其雕法细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诗人两眼远望,炯炯有神,一改杜甫陵园那个弯腰驼背、一脸忧愁的形象。导游介绍说,这尊塑像是根据诗人年轻时登上泰山的情形创作的。顿时,我的眼前也彷佛看到杜甫站在泰山顶上,思绪起伏,豪情满怀地吟哦:“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视气魄雄放、凝神遥望的诗圣,我想,诗圣似乎也在为当今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感到欣慰,似乎也在为巩义这个百强县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愉悦……是的,一定是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园区中的景色很美,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站在泗河桥上,看着那缓缓流淌的泗河,看着那成双成对的鸟儿在飞来飞去。试想,杜甫当年看到的是否也是这般生机盎然的春色?如若不然,不会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千古绝句。

在诗圣堂,我们瞻仰了杜甫的汉白玉坐像后,拜读了代表杜甫诗歌最有成就的十多首作品。该展区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杜诗的风格,介绍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地位。我以十分仰慕的心情走进杜甫的诗行。走进他的诗,我就感受到了诗人那颗忧国忧民、郁郁寡欢的心的跳跃,感受到了他刻骨铭心的恨与爱,感受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特有魅力。“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们一边聆听着一个浑厚男中音的朗诵,一边观看着旋转投影纱幕:两间十分简陋的土墙草顶的屋子,忽然刮起了大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落到地上的茅草被顽童抱走了。杜甫只能倚杖叹息……

触景生情,我在感慨的同时,也肃然起敬:杜甫没有仅仅陷入“吾庐独破”的个人痛苦,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的普遍感受,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也正是杜甫心灵的伟大之处。在这个国家不幸的时候,有人放歌山水,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自顾自命,更有人趁火打劫,杜甫却用他那羸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他没有力量,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路有冻死骨,路有冻死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

诗人远去,而诗歌千古传唱。“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我们一边听着画外音,一边看着眼前的幻影成像: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他们年迈的爹娘和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淹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我忙走出了展室,不忍再看下去,不敢再目睹那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感叹杜甫的诗作之精湛,即使千年之后品味,依然振聋发聩,动人心弦。在物质日益丰盈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可以说失去了爱的能力和生存的欲望。我想,站在杜甫面前,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卸掉重重私欲的重负,体会到爱和美的真正含义,对人生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航向。

在“诗人展区”,我们先后参观了杜公祠、瞻雪阁,接着来到了杜甫诞生窑。窑洞被一把铁锁紧锁着,给人增添了一种神秘之感。杜甫是在里面酣睡?还是在油灯下吟诗作文?窑洞背后的笔架山三十多米高,不高大却形象,极像一个放大了的笔架,荒凉,寂寞,一如当年诗圣的形象,一如当年诗圣的境况,让人心生感慨,唏嘘不已。

随后,依次游览了杜甫幼年成长的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一尊尊造像,一个个场景,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当年诗圣的踪迹。我们随着诗魂在此栖息,又随着诗魂漂泊四方。

徜徉在杜甫故里,呼吸着厚重的河洛水土气息,细细感受着诗圣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的心灵好像被过滤了一样,留不住半点尘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