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程
(2009-03-14 18:55:20)
标签:
文学杂谈 |
分类: 讽刺小小说 |
工
►侯发山
我刚分配到县政府不久,有一天接到老同学牛二毛的电话,他南朝北国地和我闲扯了一会儿,才切入正题,说他们镇搞了个“封山育林”工程,如今工程竣工了,镇里准备简单开个新闻发布会,一来是想庆祝一番,二来想扩大一下宣传,吸引点外资……让我务必回去给他捧捧场。
牛二毛是石岭镇的镇长。他和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听说他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后就进了镇政府……我知道他爱面子,好吹牛,就在电话里忍不住说道:“二毛,你别是逛我回去喝酒,说什么天方夜谈吧?”
“我敢骗你这位县委书记的秘书?骗谁也不能骗你啊……惹恼了你,会有我的好日子过?”
我心里这才暖洋洋的,怪舒服。石岭镇是我的家乡,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如果能在封山育林上做出文章,也不失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我抑制不住兴奋地说:“这个工程规模不小吧?”
“这次仅是个试点,就在太平寨。这项工程前后历时两个多月,动用了8个村的1500名村民……据此你就可以想象得到工程的规模。”
我深知基层工作的辛苦,感慨地说:“难度不小吧?”
“为了搞好这项工程,每家每户分派了两名劳动力,缺一天罚款20元……为此,我可没少挨老百姓的骂。大多数村民还是好的,峡岭村离太平寨有五十多里远,那里的农民就带着被子和粮食吃住在工程现场,一般都是早上七点干到晚上七点,中午只休息一个小时……”
听了牛二毛的粗略介绍,我的心头就有了几分亢奋,就答应了他的邀请。我也好久没回老家了,再者,不说上下级关系,老同学之间叙叙旧也是应该的。私下里,我算了笔帐:如果以一个农民一天种15棵树计算,一个月就可以种450棵树,如此,1500个农民两个月就可以种1350000棵,绿化一个太平寨足足有余了。似此下去,不出十年,石岭镇就能成为一个“绿色的王国”……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美好的明天,心里十分舒坦。
县委书记也接到了牛二毛的邀请,但他拒绝了,却暗暗吩咐我,说牛二毛这人好大喜功沽名钓誉不务正业,你可乘机留意一下。于是,我就乘车如期回到了故乡。在石岭镇一下车,就感受到了热烈的气氛。可以看得出,牛二毛把这次新闻分布会弄得挺球大:镇政府门口,鲜艳的氢气球高高地来回摆动,气球下面吊着长长的标语;镇政府门前的马路上,红的、黄的、绿的等各种颜色的旗帜迎风招展;租借来的唢呐队吹得热闹非凡,像模像样;镇政府大院车水马龙,一个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人物进进出出,熙熙攘攘,好不喧闹。
新闻分布会选在镇上一家有三个星星的酒店,酒店豪华富丽,灯火辉煌。礼仪小姐个个如花似玉,跟宋祖英似的。扛着摄象机、拿着话筒的记者跑前跑后。音乐使人振奋,美酒使人欢快,一会儿掌声,一会儿笑声,声声充满喜悦之情。牛二毛并没发现躲在角落的我,他精神很好,跟吃了伟哥一样,穿梭般和来宾打着招呼,不时拿出手机狗啃骨头似的在那儿摆谱,脸上阳光灿烂,光芒万丈……看到这样的场面,我的心情十分沉重: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得耗费多少资金?牛二毛这副德行会是个干事业的人物?为了驱赶心头的不快,我悄悄退出酒店,叫上一辆机动三轮车,直奔太平寨。
公路还没有铺上柏油,坑坑洼洼,三轮车犹如风浪中的小船颠簸不已,我的屁股都不敢实在地挨在车座上。车子驶过扬起的尘烟翻卷不息,扑打在我身上,灰头土脸的我简直像个刚出山洞的妖怪。沿途偶尔看到的农舍还是十多年前的老样子,颓败班驳的石窑洞,圪针编制的篱笆墙……太平寨到了,远远望去,寨上光秃秃的,一点绿意也没有!倒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旗布满了山头!我疑心走错了道,忙让三轮车夫停车,向他打听“封山育林”工程的具体方位,这么大的工程他不会不知道。
三轮车夫打量我一眼,冷冷一笑:“再走几步您就瞧见了!”
果然,沿着公路走了没多远,我猛然发现太平寨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凿刻着“封山育林”四个巨大的字!
“这就是俺镇的‘封山育林’工程!” 三轮车夫恨恨地说。
我仿佛被雷击了一下,差点没有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