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奥地利之旅4:圣安东(报纸文章)

标签:
旅游 |
分类: 随笔 |
圣安东很小,但阿尔卑斯是它的
从中国北京来的游客王瑾,坐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圣安东博物馆咖啡厅的壁炉前,掏出刚刚从村子里买来的明信片,看着明信片的画面发笑。大家凑过去看她的明信片:线条稚拙的彩色漫画上,一群汉子踩着原始的雪板从山上滑下来,嘴里飞出一串音符“ho-ho-la-di-ko~~” (阿尔卑斯山区的约得尔山歌,真假声交替),其中一位老兄撞到了树上,捂着羞处,表情尴尬;路边的村妇们捂着嘴巴笑,连小鸟都在议论他。奥旅局的一位先生哼起了约得尔山歌ho-ho-la-di-ko~~
夕阳下的圣安东
作为“滑雪运动摇篮”的小村子
从萨尔茨堡坐火车西行,3小时抵达蒂罗尔州的山村圣安东。蒂罗尔号称“阿尔卑斯的心脏”,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在德国、瑞士、意大利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地区的交界处,以高山滑雪传统和阿尔卑斯山区传统民俗著称。圣安东是阿尔卑斯滑雪历史的起源地之一,被称为“滑雪运动的摇篮”,一个小山村,成了2001年高山滑雪世界锦标赛的主办地,说明它在人类滑雪运动中的江湖地位。
圣安东人口为2700人,典型欧洲小镇的规模,但它坚持叫自己“村子”。村子里有传统民居和各种酒店客栈、酒馆咖啡馆、滑雪用品店,每幢建筑都不一样,村中心是古老的村公所木屋。村子里住满了欧洲和世界各地来的滑雪度假者,一是因为“滑雪运动摇篮”的地位,二是因为奥地利的滑雪价格比瑞士便宜。滑雪季旅馆爆满,很难订到房间。路上都是扛着雪板提着雪靴的人,一大家子,夫妻,情侣,大中学生,从四五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跟着主人去滑雪的狗。我们路遇一对扛着雪板的夫妻,妻子满脸通红,又笑又叫,转圈跳舞,应该是喝醉了,那位丈夫向我们做了个鬼脸,大声说:I’m sorry。
http://s15/bmiddle/48fa8677t80696c5fb15e&690
坐自己的缆车,看别人滑雪
乘坐登山缆车上雪山,到达海拔2800米的最高峰,中间只须在缆车站换乘两次。奥地利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缆车技术,名不虚传。
我们和扛着雪具的滑雪者一起坐缆车上山,他们下缆车后找个山坡去滑雪,我们这些中国看客继续坐缆车观光。缆车又快又稳地掠过一座座雪峰,从缆车上俯瞰阿尔卑斯山区,在接近垂直的悬崖峭壁、大小斜坡上,雪道纵横交错,一个个小黑点在雪上飞速移动。脚底下,群峰之间的山谷里,滑雪的人像密密麻麻的黑蚂蚁;头顶上,有人张开滑翔伞刚刚从山顶上起飞。圣安东有280公里长的雪道,180公里深的积雪斜坡,整个蒂罗尔州拥有6000多公里的雪道和远足登山路径。在巨大的视野中,眺望壮丽大自然中的人类活动,会涌出最为积极乐观的情绪:大自然是奇迹,人类本身也是奇迹。此时,最挑剔的人也想肯定一切。
缆车站休息室的墙上,挂着阿尔卑斯山区需要保护的几十种珍稀花卉的图谱,提醒人们在碰到这些花卉时,注意辨识和爱护。阿尔卑斯山区路线图也挂在墙上,绘出所有的山峰坡谷,布满密密麻麻的标识,包括山区的夏季登山线路、徒步远足途径、山地自行车路线,还有导游陪伴的“花卉之旅”路径。
国家的缆车技术,个人的滑雪技术
奥地利先进的缆车技术,与科技有关,也与高山滑雪运动的传统有关。茵斯布鲁克著名的北山缆车,20分钟就可从位于市中心的皇宫直达两千多米的阿尔卑斯雪峰。圣安东山区有85架运送缆车,缆车平稳,上山时速度快但节奏稳健,下山时也毫无失重感。
国家负责缆车技术,个人负责滑雪技术。悬崖峭壁上,陡坡峡谷里,到处都是滑雪高手的身影。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孩子驾着雪板从近乎垂直的悬崖上直接冲下去,其他的人无动于衷,发出惊叫的是我们这些中国看客。奥地利出了40多位世界滑雪冠军,称雄于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速降赛、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等项目领域,动辄包揽各种项目的滑雪团体赛金牌。滑雪技术是从小练成的,奥地利的中小学专门放七天“滑雪假”,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母滑雪。陪同我们的杭州籍导游Jenny说,她的儿子上小学,已经上滑雪黑道了(滑雪道分5级,黑道是第4级)。
坐缆车从雪山上下来,回到小村,坐在圣安东博物馆的咖啡厅里喝咖啡。博物馆展出圣安东村历史和高山滑雪历史的各种原始材料,有山民使用的古老的滑雪用具,有历史上圣安东滑雪冠军的照片和奖杯。
夕阳在雪山顶镀了一层金,黄昏入夜,雪山渐渐由白色转为深蓝,树林暗下去变成黑色,小村的灯光亮起,路上的行人哼起约得尔民歌。
http://s14/bmiddle/48fa8677t80697476995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