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沙漠中的夏娃
航天事业与底层福利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畅销小说的主要道德课题。《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的“政治惊悚小说”《骗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美国总统大选,参与竞选的一名政客费尽心机,搞到了现任总统 “每年花150亿美元搞太空试验”的数据,在电视上发表演说抨击总统的航空航天政策,说还不如“在地上的孩子们身上花掉75亿”,此时,有个人打通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激动地控诉说,我的孩子都没有数学老师,你们却拿150亿美元去拍摄太空中的灰尘!
“拍太空中的灰尘”这个生动而粗鲁的说法,迸发出底层的话语智慧,点燃了底层的怒火,不过,以此漫画手法来勾勒宇航员的崇高形象和使命,无疑会伤很多人的心。如今,宇航员的形象和地位,已经接近古希腊神话中人神交合所制造的半神半人的英雄,正如小说中“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死硬派”所说,航天事业代表着人类对知识的永恒追求。而对“宇航员的需求”的揣测和开发,随之成为一个与冥王星土壤成分同等重要的科研课题。这些有着超人的DNA,穿着纸尿裤,吃着牙膏状食物的铁面人,像蝙蝠一样倒挂在茫茫太虚中,他们脑电图的微妙波动(如果有波动的话),他们的生理或情感需求(如果有需求的话),对于直立行走的地球人来说,就像外星人、孕妇或胎儿的情感需求一样难以捉摸。
对太空偶像“需求”的揣摩,与对娱乐明星罩杯尺寸的揣摩一样,光有宗教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明家般的动手能力。最近曝出一则国际新闻,美国知名成人杂志《Maxim》为了庆贺百期面市,特意制作了《疯狂主妇》中最性感的女主演爱娃·朗格里亚的巨幅比基尼照,9名工人花了15小时,将其镶嵌在拉斯维加斯郊外的沙漠上,海报之大,甚至从宇宙卫星发回的地球照片中都能分辨出。据称,这是为了让太空中的宇航员们可以望梅止渴,再也不必担心时间过得慢了。更令人欣慰的是,爱娃小姐丝毫不像那些不小心被《花花公子》弄上封面的严肃影星一样吵着要打官司,而是公开表示对此“感到很荣幸”。正如其在《疯狂主妇》中扮演的与少年园丁偷情的加布丽尔一样,爱娃小姐的达观与随和中,蕴藏着经销商和牧师都梦寐以求的献身精神。她的数码合成的完美身体,像一件神秘教派的祭品,陈列在沙漠中,等待天上孤独“男神”的垂青。
让我们搭乘宇宙飞船,从茫茫太空偷窥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引导我们来到沙漠上空,漫漫黄沙中,横陈着一具“大写的女人”,这一景观,让我们联想到众生之母夏娃女士被从伊甸园驱逐到尘土中的情景。稍有区别的是,夏娃用来蔽体的无花果叶,变成了纳米比基尼。作为“归于尘土”的最形象写照,沙漠最能唤醒返祖的欲望和恐惧。宇宙飞船中的“亚当”是否会感到肋骨作痛?狠心的上帝当初都没想到把亚当和夏娃分开,如今,“亚当”却被封闭在太空舱里,孤独地舔着牙膏状食物,饥渴地望着尘土中火辣辣的“夏娃”。即使他正处在服满尘世劳役重返伊甸园的途中,情欲的磁场都要将他拽回臭氧层。
与宇宙飞船这么有未来感的道具相比,在沙漠上搞中世纪神秘教派的女体献祭仪式,显得很不未来。令人绝望的是,这样下去,即使人类进入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也摆脱不了旧世界的各种万有引力。公民们,难道花150亿美元搞太空试验,不是为了挣脱地球上形形色色的万有引力,好在太空中尽情物色非人类的新型乐趣?想想看,未来移居到太空的人或乌龟,在一个充满奇趣的无性世界里,完全有可能像上帝或灰尘一样无为而自足――他们只须观赏两片星云像两头皮痒的骡子一样互相摩擦,便能获得生理和情感的双重满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