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威尼斯的特产是玻璃和面具,这两样事物的语义正好相反:玻璃代表透明和开放,面具则意味着遮蔽和隐藏。岛上遍布卖面具的商店,那些纸制、皮质、石膏制的彩绘面具,妖艳怪诞,表情诡异,成功地在外来者的心理上造成了挑逗与恐吓的双重效果。这个城市对面具的迷恋和炫耀,暴露了它与面具精神之间的隐秘关系:它本身就是一个戴面具的人;或者说,不断变化的面具,就是它的本相。
http://images.blogcn.com/2005/12/20/9/lvyue007,20051220173732.jpg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街头的现代雕塑与“大卫”围裙
(三)财神面具:威尼斯商人与工匠
http://images.blogcn.com/2005/12/20/9/lvyue007,20051220174042.jpg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船匠写了一本书,“告诉人们如何做最漂亮的贡多拉”。
(四)死神面具:一边下沉一边狂欢
http://images.blogcn.com/2005/12/21/8/lvyue007,20051221141631.jpg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圣马可大教堂前的父子
我们第一次到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的圣马可广场时,广场的地面还是干的,次日再去,发现广场中央变成了一片水洼,海鸥在水里踱步,游人只能踮起脚尖。一夜之间,海水上涨,通过地基渗入广场。当地人说,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持续的降雨加上海水涨潮时倒灌,威尼斯城常遭水淹。
从20世纪初开始,威尼斯人就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城市似乎越来越矮,但由于没有照片或其他准确的参照物,无从考证到底下沉了多少。18世纪写实画家卡纳莱纳的作品最近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他的画逼真得就像照片一样。人们通过将画中威尼斯标志性建筑的水线与现在的同一建筑对比,得出了较为精确的数据:威尼斯在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
长期以来,澙湖地区的海水因污染而变质,许多古建筑的地基被腐蚀得不再坚固,甚至不断下沉。近百年来,当地海平面已经上升23厘米,而城市则每年下沉5毫米。科学家们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无法遏制海平面上升和洪水袭,到2100年,威尼斯将彻底被水淹没。目前,当地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摩西计划”的防堵工程,建一组大型可动式挡水墙,在海水倒灌的时候防止水面骤升。工程将于2011年前完工,耗资45亿欧元。为此,市政府不得不忍痛拍卖13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建筑。市政府官员说,尽管威尼斯每年接待1500万游客,旅游收入不少,但耗资巨大的防洪和抗污染计划,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1815年,诗人拜伦就在《威尼斯颂》中作出了不祥的预言:“哦,威尼斯,威尼斯!当你的大理石墙与水平齐,各国都将为你的大厅的沉没而惊叫!”鼎盛时期的威尼斯共和国被称为“亚德里亚女王”,水曾是“女王”阻挡地中海列强的屏障和骄傲,现在却成了她最大的敌人。不过,世界各地的游人对这座城市的热情,也与海水一起不断上涨。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冬季,威尼斯城内也随处可见游客的身影,商店和集市的交易依然火热。海上女王的子民,依然在圣马可教堂拱顶上的带翼金狮的俯视下(威尼斯的守护神是圣马可,作为城徽的金狮是这位睿智的福音书作者的化身),不慌不忙地延续着几个世纪以来的逸乐生活。
。
lvyue007 发表于 >2005-12-21 14:03:00
http://images.blogcn.com/2005/12/21/8/lvyue007,20051221141631.jpg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圣马可大教堂前的父子
我们第一次到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的圣马可广场时,广场的地面还是干的,次日再去,发现广场中央变成了一片水洼,海鸥在水里踱步,游人只能踮起脚尖。一夜之间,海水上涨,通过地基渗入广场。当地人说,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持续的降雨加上海水涨潮时倒灌,威尼斯城常遭水淹。
从20世纪初开始,威尼斯人就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城市似乎越来越矮,但由于没有照片或其他准确的参照物,无从考证到底下沉了多少。18世纪写实画家卡纳莱纳的作品最近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他的画逼真得就像照片一样。人们通过将画中威尼斯标志性建筑的水线与现在的同一建筑对比,得出了较为精确的数据:威尼斯在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
长期以来,澙湖地区的海水因污染而变质,许多古建筑的地基被腐蚀得不再坚固,甚至不断下沉。近百年来,当地海平面已经上升23厘米,而城市则每年下沉5毫米。科学家们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无法遏制海平面上升和洪水袭,到2100年,威尼斯将彻底被水淹没。目前,当地政府启动了一项名为“摩西计划”的防堵工程,建一组大型可动式挡水墙,在海水倒灌的时候防止水面骤升。工程将于2011年前完工,耗资45亿欧元。为此,市政府不得不忍痛拍卖13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建筑。市政府官员说,尽管威尼斯每年接待1500万游客,旅游收入不少,但耗资巨大的防洪和抗污染计划,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1815年,诗人拜伦就在《威尼斯颂》中作出了不祥的预言:“哦,威尼斯,威尼斯!当你的大理石墙与水平齐,各国都将为你的大厅的沉没而惊叫!”鼎盛时期的威尼斯共和国被称为“亚德里亚女王”,水曾是“女王”阻挡地中海列强的屏障和骄傲,现在却成了她最大的敌人。不过,世界各地的游人对这座城市的热情,也与海水一起不断上涨。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冬季,威尼斯城内也随处可见游客的身影,商店和集市的交易依然火热。海上女王的子民,依然在圣马可教堂拱顶上的带翼金狮的俯视下(威尼斯的守护神是圣马可,作为城徽的金狮是这位睿智的福音书作者的化身),不慌不忙地延续着几个世纪以来的逸乐生活。
。
lvyue007 发表于 >2005-12-21 14:03: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