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今年是我的“德国文化年”。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啊已经表扬过了。新近又发现了一个让我心花怒放的德语诗人,艾利希·傅立特。
德语诗人,属于高危生物科技,一旦不慎引入国内,便后患无穷。里儿科、荷尔德林,已经成了房地产界及广告界的精神支柱。有次饭局,一京城著名地产商拉住我,死活要挖掘里儿科的“诗眼”作广告语,比如,
近年来,在北倒、王夹心二位著名转译家的大力推介下,又一颗德语悲剧明星,保罗·策兰,在饥渴的中国湿哥界冉冉升起。保罗·策兰底诗,像一口巴洛克风格雕刻的棺材,像让死人听了都恨不得再死一次的哀乐。
艾利希·傅立特太欢乐了。一个德国诗人,一个和保罗·策兰一样,受过纳粹摧残的犹太人,怎么可以这么快活呢?
一棵食肉的植物
吃了一头猪
它的花吭叽起来
它的茎凸胀起来
他的根子蜷曲起来
最后它哼哼着跑掉了
――《篡夺》
这样的诗,就像哼哼着跑掉的“食肉的植物”。
为了变成石头
这些人排成长队
轮到谁的名下
谁就迈上踏板
首先投入钱币选择
石头的款式和颜色
他自己操作摇把
还听到一声嘶鸣
随后过来两个伙计
将他滚向林荫道
或者在他家的范围
将他高高竖立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纪念碑
排队时人们读到
某些人站得如此笔挺
仿佛石化根本没有必要
――《变成永恒》
傅立特像藏石癖一样,热衷于研究人的“石化”,收藏各种“石头”,兴高采烈地模拟“石化”的各种化身。他用诗歌,建造了一座类似于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石像馆。为了证明我的发现,我不小心查了一下,他最早的一部诗集,叫《石头王国》。嗯……哈……http://www.blogcn.com/images/em/2/12.gifscreen.width/2)this.width=screen.width/2" vspace=2 border=0>
lvyue007 发表于 >2005-3-28 19:08:35
前一篇:灭绝生趣的生趣
后一篇:不得大吃大喝,不得载歌载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