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医角度看体质

(2022-06-17 19:52:33)
分类: 曾医

从中医角度看体质

2010-01-15 16:54  来源:医学教育网   

  如何认识体质,从生活表现上可以有个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类体质:

  (1)寒热证体质:热证体质会有紧张,兴奋,亢进,炎症,充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比较有口渴,喜欢冷饮,尿量少且呈黄赤颜色,便秘等表现,且精神容易呈现兴奋状态;而寒证体质则是弛缓,萎缩,衰退,无力,贫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口比较不渴且喜欢热饮,尿量多呈颜色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较慢等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精神上较没力的状态。

  (2)实虚证体质:实证体质的人中气十足,讲话有力,体力充沛,无汗且容易便秘;而虚证体质的人讲话时就较无力,体力虚弱,有自汗的现象,肠胃容易有下痢症状且脸色较苍白。

  (3)燥湿证体质:燥性体质的人体内水分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则月经较少;湿性体质的人则是体内水分过多,容易有血压高,浮肿,腹鸣,痰多或下痢等症状表现。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主燥动而向上,火热之性,亦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又因其主动而炎上,故火热伤人则常见神明扰乱,表现为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

  (2)火易伤津耗气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之症。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多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伤及肝经,使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溢出于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

  (4)火热易发肿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则可聚于局部,腐化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1)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盛则寒”,所以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又“阴盛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温煦气化功能减弱,人体机能活动降低,从而表现为寒证。

  (2)寒性凝滞,主痛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寒邪伤人,阴气偏盛,阳气受损,经脉气血为寒邪凝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偏于寒盛之痹证,则多见疼痛较剧。

  (3)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则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1)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症状。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有升发之特点,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之邪,易于扰乱心神,则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由于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外伤暑邪,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3)暑多挟湿

  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致病,多挟湿邪,即暑邪湿邪合而致病。其临床表现是除发热、心烦、口渴外,还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湿邪致病症状。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2)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